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學會公告

刊登日期:2022/08/03 發布單位:緊急醫療救護委員會

公告「2022年EMS貢獻獎」獲獎人員名單回上頁

林芳郁教授於1997年擔任台大急診主任開始,即高瞻遠矚開始致力培養人才推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與災難醫學系統。現今我國在此領域的兩位大師級人物(馬惠明教授與石富元主任),都是在林芳郁教授的指示與協助下,才能順利起步的。 回首過25年,現在臺北市緊急醫療系統能成為全國的智庫模範,當時林芳郁教授奠定的基礎居功厥偉。

林芳郁教授在20年前提攜剛從北美學習緊急醫療救護回國的馬惠明醫師,並向當時衛生署署長詹啟賢建言緊急醫療救護之重要,獲得衛福部補助、開始在臺北市推動「醫院雙軌出勤救護社區民眾計畫」。此計畫不但大幅提升OHCA存活率,也在921震災發揮了積極作用,豎立台灣現代緊急救護的里程碑。

此計畫不但是我國首創,後來更衍生成為「OHCA登錄系統」、「EMTP訓練」、「院前雙軌派遣制度」、「公共自動去體顫器計畫」、 「責任醫院創傷分級認證制度分級與繞道」…等等諸多我國現代城市EMS運作的模式,影響深遠。
 
林芳郁教授曾推動與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與災難醫學系統相關之重要計畫具體事蹟,摘要如下:

一、醫院雙軌出勤救護社區民眾計畫
與衛福部及台北市消防局合作開始在臺北市推動「醫院雙軌出勤救護社區民眾計畫」。此計畫於1998.1.16日正式開啟台大醫院高級救護的雙軌救護,第一年總共出勤了1187趟,到院前心臟停止病患ROSC率達45%,出院存活率從小於1%進步到4.4%,並在1999年4月起擴大到全台北市,此計畫豎立了台灣現代緊急救護的基礎,成為後續ALS的重要基石,影響甚巨。

二、OHCA登錄系統創立與AED使用效益評估
1.與台北市衛生局與消防局合作,針對台北市緊急醫療區域內之24 家急救責任醫院急診部,以根據國際復甦聯盟UTSTEIN 指引所制定之「台北市緊急醫療網到院前心跳停止登錄表」,調查台北市到院前心跳停止之發生與預後,作為改進本地緊急醫療救護系統的參考,並據以作為建立心跳停止資料庫的依據。此資料庫至今都是台灣最重要的EMS資料庫,亦發表了多篇國際級文章,揚名世界。
2.在台灣最早評估AED的安全性、效益以及到院前呼吸心跳停止患者之預後影響評估,以建立AED的重要性,對現行推廣PAD功不可沒。

三、創傷醫療的到院前檢傷及繞道制度
1.創傷醫療評鑑制度之建立: 依照創傷照護能力,將台北市醫院分成五級。也與北市消防局合作訂立台北市醫療網重大創傷規則,凡符合到院前檢傷規則之患者,接送往其他創傷中心醫院,其他一般創傷患者送往就近責任醫院,以提升重大創傷患者預後。
2.創傷醫療評鑑制度之建立: 訂定與提昇創傷醫療品質有關之各式指標,推廣相關知識,宣導政府政策,強化創傷醫療水平,培訓創傷醫學人才、實是具有劃時代之意義與重要性。

四、國家級災難醫療衛生應變體系規劃
國家級災難醫療衛生應變體系規劃:台灣為多天災國家以及隨國家發展人為的事故也日益增加,災難時的公共衛生與現場醫療救護方面,都應採去共同指揮架構,採用制式的標準作業流程,以利組織間整合,林芳郁教授在國家災難醫療應變體系規劃建立基礎,才有今日之發展盛況。

相關附件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