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一卷第四期 腦膜外疾病影像
重點與導讀 解剖構造簡介 頭骨下的結構可以順序分成:硬腦膜(Dura Mater),蜘蛛膜(Arachnoid),蜘蛛膜下腔(subarachnoid space), 軟腦膜(Pia Mater)。 在臨床上,我們常碰到的是:出血,積液。 硬腦膜上出血 (Epidural hemorrhage)是臨床急症,因為這裡出血的都是動脈,所以進展變化很快,可以一開始人是意識清楚,一轉眼就昏迷,這就是所謂的 “清明期” (Lucid Interval),對神經外科醫師來說,這種病人救起來也是很有立即的成就感,開刀引流釋壓,神經功能可以恢復到正常。 影像上呈現高亮度,紡錘型,有人形容像凸透鏡狀,如圖一。 圖一 腦膜下出血(Subdural hemorrhage)出血的大部分都是靜脈,因此進展的變化比較慢。 影像上呈現高亮度,新月型,有人形容像凹透鏡狀,如圖二。 圖二 圖二之硬腦膜下出血(Subdural hemorrhage)出血的位置在左側大腦,主要和病人車禍頭部外傷直接撞擊位置同側,上圖可以看到硬腦膜下出血處頭皮血腫。臨床上由於出血未造成腦部壓迫,病人的意識是清楚的,也沒有明顯神經學症狀。 圖三之硬腦膜下出血(Subdural hemorrhage)出血已產生壓迫,左側腦室已完全被壓迫,中線偏移往右側,顱內壓昇高。病人臨床的症狀是陷入昏迷的。 圖三 此外,硬腦膜有兩層,分成圍骨膜層和腦膜層, 兩層在腦部中線在頭部前方合成一起形成大腦鐮(Falx cerebri),偶爾在臨床下也是容易忽略掉的出血處。大部分的病人都是沒有甚麼症狀的。此處的出血大部分原因也都是和外傷相關(圖四)。 圖四 圖五為小腦天幕(Tentorium cerebelli)的硬腦膜下出血(Subdural hemorrhage)和小腦腫脹。 圖五 亞急性硬腦膜下出血(Subacute subdural hemorrhage) 圖六為硬腦膜下出血呈現的影像密度較沒有急性期高亮度,也沒有像水一般的低密度,推測是有一段出時間的出血,裡面有些成分已經是血塊。 圖六 蜘蛛膜下腔(Subarachnoid hemorrhage) 常見非外傷性蜘蛛網膜下出血主要原因是動脈瘤破裂,大部分出血在基底池。圖七為基底池(Basal cistern)的蜘蛛網膜下出血。 圖七 圖八是外傷性蜘蛛網膜下出血,出血的位置和直接受傷的部位相關。 圖八 最後要介紹的是比較少見的但是會遇到的: 蜘蛛膜囊腫(Arachnoid cyst) 主要是蜘蛛膜堆疊形成的空間,沒有堅固的外膜,裡面充滿的是腦脊髓液,常見出現的位置在中顱窩,大部分的病人是沒有症狀的,常見是做檢查時意外發現。在影像上呈現的密度和液體密度一樣(如水,包圍眼睛球體的液體),屬於均勻低密度(圖九)。 圖九 氣腦(Pneumocephalus) 描述的時在顱內空間出現的游離氣體,可以出現在任何空間(顱內,硬腦膜上下,蜘蛛膜下,腦室內等等)。常見的原因有外傷顱骨骨折帶入的空氣,神經外科手術術後。在影像呈現的密度很低,可以為負千左右的HU(Housefield unit,為電腦斷層的密度測量單位)(圖十)。 圖十 左上:車禍外傷顱骨骨折合併顱內出血、氣腦 右上:右側顱骨骨折合併氣腦,頭皮血腫 左下:雙側硬腦膜下積液,經外科手術置放顱外引流管後產生的氣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