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一卷第三期
刊登日期:2018/06/15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1(3) : e2018010309回上頁

腹部鈍傷的決策困境:進一步檢查?觀察?可安全離院?

李豐佑  李冠儀 
台中慈濟醫院 急診醫學科

創傷是年輕族群死亡或殘疾的首要原因,每年全世界約5100萬人死於創傷事故,而原因多是腦部重創或未及時確認及治療的出血。腹部外傷佔所有外傷的13%,死亡率約8%,其中腹部鈍傷常因早期症狀隱晦不明、診斷困難導致死亡率高於明顯穿刺傷。根據流行病學統計,腹部鈍傷造成腹腔內傷害的比率約12-15%,其中以肝、脾損傷最為常見。腸道及腸繫膜傷害較少見,易造成血管撕裂、腸道缺血、原發或次發性腸穿孔等,在所有高能量傳遞傷害中都應以考慮。

急診醫師處理急性腹部鈍傷患者,仍應遵循高級外傷救命術的原則。需注意的是,在合併腦脊髓損傷或酒精、藥物濫用中毒患者上、或有其它明顯損傷分散患者注意力情況下,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往往有困難且不可靠,而實驗室檢查亦缺乏良好的鑑別性。過去20年來,針對腹部鈍傷的診斷工具出現了實質的變化。具侵入性的診斷性腹腔灌洗(Diagnostic Peritoneal Lavage; DPL)幾乎已被捨棄,取而代之的創傷超音波檢查(Focused abdominal sonography for trauma; FAST)已躍升為初始評估的首要工具。雖說根據歷年來研究一致顯示,超音波診斷腹腔內積血有相當高的敏感度與特異度,然而單憑此一工具卻無法清楚鑑別病因,且掃描結果和施作者的經驗能力有很大的依存性。顯影劑電腦斷層檢查可以提供更清楚、全面的傷害資訊,藉以指引出最佳的治療策略,避免非必要的剖腹手術。因此,近年來全世界對外傷使用電腦斷層檢查的依賴亦日益攀升。缺點則有費用昂貴、費時、不穩定患者暫時離開復甦室的轉送風險,以及輻射線、顯影劑暴露的問題等。

面對各式各樣表現的腹部鈍傷病患,目前仍未有公認可依循的準則來協助臨床醫師判斷何者需進一步的檢查、何者需於急診室留觀、留觀多久,以及何者可以安全的離院。這是個重要且必須正視的問題,乃因非必要的留院觀察將增加急診室有限人力的負擔、加重壅塞程度,以及可能誘發重複、多餘的檢查。在2011年更新的ACEP(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臨床策略中,針對急性腹部鈍傷的處置提出兩個關鍵的建議:

(1) 對於臨床狀況穩定的單獨腹部鈍傷病患,經顯影劑電腦斷層攝影檢查結果為陰性,可安全離院。

(2) 單獨腹部鈍傷病患如果缺少下列要件,為產生不良結果的低風險族群,可不必作電腦斷層攝影檢查,包括腹部壓痛、肋下緣痛、低血壓、意識改變、異常胸部X光、血比容(hematocrit; Hct)低於30%,及出現血尿。

Chardoli等研究者分析兩家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室的穩定腹部鈍傷患者,提出初始的一系列正常表現,包括腹部理學檢查、FAST結果、血液Hct、鹼基缺乏(Base deficit)值,及無出現血尿,可排除腹腔內傷害並予以安全離院。

結論

就所知目前仍未有足夠實證支持、可信賴依循的準則供臨床醫師判斷何種腹部鈍傷患者可在急診就診初期予以安全離院。而這項決策往往憑藉的是醫師個人的經驗或直覺(Gut feeling)。筆者建議,全面性的考量包括個別病患對於創傷的感受性(年紀、共病、手術及用藥史等)、創傷機轉的能量傳遞強度、損傷波及的範圍(多發或單一傷害)、臨床表徵,並輔以理學檢查、適當影像檢查(FAST、X光、CT)、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比容、鹼基缺乏值、生化值及尿液分析等,加上臨床處置經驗等綜合分析,作出符合患者最大利益的決策,即便給予離院亦不忘諄諄衛教及安排門診追蹤,在現今醫病關係壓力倍增的時代,相信能減少此類決策失誤發生的可能及伴隨而來的衝擊。


參考文獻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