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四卷第三期 點閱次數:31 PDF下載次數:0 親密伴侶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辨識與支持
童綜合醫院急診部 家庭暴力事件近年來有逐步增加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案件從99年的11.2萬件個案,到109年的17.8萬件個案,10年內上升6成,但是醫院通報的比例卻逐年下降,從99年的33.2%降至109年的26.3%1。而親密伴侶暴力(婚姻、離婚或同居關係暴力)一直佔了家庭暴力事件的五成以上,身為醫療的第一道防線「急診」,對於親密伴侶暴力的辨識與支持至關重要。 根據2018年JAMA,親密伴侶暴力定義為配偶(同性或異性)、 男朋友、 女朋友、約會對象、 一夜情對象所造成的肢體暴力、性暴力以及心理暴力2。親密伴侶暴力通常具有周期性。這個循環以一段緊張的階段(tension building)開始,過程中可能包括爭吵、責備、嫉妒或控制行為。下一階段是升級階段(escalation phase),可能包括口頭威脅、身體、性虐待或攻擊(此時可能使用武器)。有時可能有一個「蜜月」階段,在這個階段,肇事者可能會為不當行為道歉或找藉口。隨著時間的推移,虐待行為的嚴重程度往往會增加,並且虐待事件之間的間隔會變短。 基本上沒有一定的表現可以代表親密伴侶的暴力,如果有以下跡象,應考慮親密伴侶暴力的可能性 (Tintinallis 9th edition)。
Tintinallis 9th 也建議,應對所有急診來診病人進行親密伴侶暴力篩檢,避免遺漏 篩檢表格如下:
如發現疑似個案,我們需要有以下處置:
需要特別注意,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如下述兩點,(1) 醫事人員在執行職務時知有疑似家庭暴力,應立即通報當地主管機關,至遲不得逾二十四小時。(2) 醫療機構對於家庭暴力之被害人,不得無故拒絕診療及開立驗傷診斷書。如有違反規定者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參考文獻 1.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案件統計。 2.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Curry SJ, Krist AH, Owens DK, Barry MJ, Caughey AB, Davidson KW, Doubeni CA, Epling JW Jr, Grossman DC, Kemper AR, Kubik M, Kurth A, Landefeld CS, Mangione CM, Silverstein M, Simon MA, Tseng CW, Wong JB. Screening for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Elder Abuse, and Abuse of Vulnerable Adult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Final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AMA. 2018 Oct 23;320(16):1678-1687. 3. 台灣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表 (TIPVDA) Taiwan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Danger Assessment (TIPV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