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四卷第三期 點閱次數:18 PDF下載次數:1 從軍陣醫學觀點,看急診醫師無可取代的專業與價值
前言 在COVID-19肆虐全球的時代,國際情勢詭譎難辨。台灣位處象徵民主防線的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樞紐,得天獨厚的戰略位置更受到各方高度重視。 由於近幾年來兩岸之間不對稱的軍力越加失衡,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在年度調查中,首次將台灣列為全球潛在衝突的最高級別。在路透社全球市場論壇上也提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熱點」。不論如何,國軍持續深化戰力,整軍備戰,國人也應具備信心、冷靜面對各種局勢。 現代化軍隊之所以能夠維持堅強戰力,「軍陣醫學」提供戰傷急救、脫離後送、指揮調度、官兵健康促進、心理支持等強力支援功不可沒。而急診醫師的專業養成具備廣泛的急重症處置技能、大量傷患及災難救助指揮的應變能力,在戰時更可展現無可比擬的價值。以下我們以軍陣醫學發展執世界牛耳、歷經阿富汗、伊拉克戰事的美軍部隊做例子,探討戰時急診醫師的專業能力與軍陣醫學間的密切關連。 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動(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 in Afghanistan)及伊拉克自由行動(Operation Iraqi Freedom) 美軍在這兩場持續的衝突戰役中,首次納編正規訓練的急診醫師進行大量戰傷的治療。阿富汗行動在2001-2017年間軍士兵死亡2,400人,戰傷20,048人。伊拉克行動在2003-2017年間軍士兵死亡4,520人,戰傷31,956人。這些還不包括傷亡的民間承包人員及當地公民。急診醫師在各種衝突背景中執行醫療任務的角色,從一開始侷限在創傷焦點處置,到後來逐漸擴大為直接急重症照護、傷患後送、進行特殊任務、領導統御及政策制訂,及醫務士兵的教育等。由於急診醫師擅長於複雜、混亂、資源有限的場所保持思考清晰、彈性作為及區分救治優先順序的能力,已經成為美國軍隊部署的專科醫師中比例最高者。 急診醫師角色與分級照護 美軍依照人員能力,將醫療資源區分為五大角色。角色一(role 1)附屬於小型戰鬥單位,主要執行現場第一救護、檢傷分類及非外科創傷復甦,成員組成為一至兩位急診醫師或搭配醫師助理、醫務兵。角色二(role 2)將任務擴大至涵蓋牙科處理、簡易實驗室檢查,也可執行基礎穩定生命的外科介入。角色三(role 3)類似創傷中心,是戰鬥區域裡最強大的醫療單位。角色四、五(role 4,5)位於戰場外,依據專科醫師不同提供更大醫療照護範圍如血液透析等。急診醫師在各個級別均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病患在各級別間轉送時,急診醫師提供了強大的照護能力,並且依據緊急醫療救護(EMS)次專長給予前線或轉送間救護指導與教育訓練,大大提升戰場受傷士兵的存活率。此外,急診醫師在各個特殊醫療任務舉凡當地社區衛生醫療、人道救援工作、盟軍醫療顧問等亦扮演活躍貢獻的角色。 急診醫師的領導統御 急診醫師可參與高階的作戰後勤支援計畫制訂,並實際擔任軍隊醫療團的指揮官,或是更高層級的醫療參謀,從事政策制訂及統籌整體醫療支援系統之運作。 重症傷患的空中轉送 美國空軍在1990年開始啟用Critical Care Air Transport Teams (CCATT) ,並在阿富汗及伊拉克戰事中大規模使用來迅速安全的移動重症傷患。CCATT成員包括一位急診醫師、一位急重症護理師及一位呼吸治療師,配備可同時照護三位呼吸器依賴傷患。航程經常是戰場間移轉到歐洲美軍基地醫院,甚至更遠從歐洲移轉美國國內。急診醫師身為CCATT靈魂指揮人物,必須熟悉在高空惡劣環境中照護多重創傷、病況複雜的患者。 特殊傷患 在戰役中,急診醫師經常性的治療高度複雜的多重創傷患者,包括高強度引爆裝置造成的傷害且經常需要緊急節肢。急診醫師協助治療了97%存活到達戰場醫院的傷患,儘管眾所認知其貢獻度高,卻少有相關文獻記載或回顧,但無法否認急診醫師對於戰場醫療發揮的最適性。 除了戰場創傷,許多官士兵在戰爭期間罹患了非創傷的疾病(Disease and non-battle injuries; DNBI)。此外,士兵外的人員諸如聯邦契約人員、友軍人員、當地公民、戰俘、第三國家公民、幼兒等疾病患者,急診醫師憑藉全方位的訓練、經驗與技能,處理各種複雜多樣健康問題如中毒、環境傷害、傳染病、身心疾病、婦女及兒科急症等,在這兩場戰役的實際運作下,彰顯了無可取代的價值。 結論 急診醫師具備的全方位緊急救護能力、經驗與救災指揮能力,在軍陣醫學中及戰場上,包括戰傷急救、安全後送、醫療體系指揮、政策擬定、前線教育訓練、軍士官健康促進等,均可發揮無可取代的價值。目前國內除了國防醫學院積極推展軍陣醫學的理論、實戰應用與學術研究外,一般醫師對其認知較少。急診醫師除了一方面需持續精進本職學能、增加對自身神聖工作的榮譽與認同感,一方面也鼓勵多參與災難救助工作,熟悉大量傷患指揮調度,培養在高壓與複雜環境下處變不驚、運籌帷幄的能力,將來在軍陣醫學上必然發揮卓越的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 Fast Facts, October 25, 2016. 2. Iraq Coalition Military Fatalities by Year. Iraq Coalition Casualty Count. 3. Committee on Combat Tactical Casualty Care. TCCC Guidelines for Medical Personnel, 31 January 2017. 4. Lairet J, King J, Vojta L, Beninati W. Short-term outcomes of US Air Force Critical Care Air Transport Team (CCATT) patients evacuated from a combat setting. Prehosp Emerg Care. 2013 Oct-Dec;17(4):486-90. 5. Givens M, Muck AE, Goolsby C. Battlefield to bedside: Translating wartime innovations to civilian Emergency Medicine. Am J Emerg Med. 2017 Nov;35(11):1746-1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