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四卷第二期 冷凍消融術- 治療心房纖維顫動更好的選擇?
三軍總醫院急診部 心房纖維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為老人常見心律不整,如無預防性的處置,約有近九成的復發機會。於以往的治療指引中,除了藥物治療外,導管電氣燒灼術(Catheter ablation)多使用於反覆發作有症狀的Af、無法使用藥物治療、或治療風險較低的特定族群中。現行治療指引建議,亦建議針對有症狀的Af及低收縮分率心衰竭(HFrEF)病患使用導管電氣燒灼術,是合理的治療選擇。傳統使用導管電氣燒灼術相較於抗心律不整藥,可有效維持竇性心律、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並降低復發機會。較早發展且較廣為使用之高頻電燒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針對較深的或連續性全層的心肌病灶,有其治療的侷限性及風險,因而發展了冷凍消融術(Cryoballoon ablation, CBA)(圖一)1。 圖一 冷凍消融術與高頻電燒消融術的治療示意 冷凍消融術可使用Ice-mapping可逆地測試消融部位的功能,避免在治療前產生的永久性的病變1。而在近年的研究顯示,CBA針對藥物難治、反覆發作之Af治療效果並不亞於RFA。Alessandra等人的統合分析研究中針對PAf,CBA跟RFA在平均追蹤16個月間,心房心律不整復發(RR [95% CI] = 1.01 [0.90-1.14], P = 0.83)(圖二)與處置相關併發症(RR [95% CI] = 0.92 [0.66-1.28], P = 0.61)結果無明顯差異2;Yi-He Chen研究顯示針對Af在平均追蹤12個月間,CBA組的Af及心房頻脈相較於RFA組雖有些微增加,但無統計學上差異(RR [95% CI] = 1.05 [0.98-1.13], P = 0.159)。但CBA組可有效降低處置時間(WMD [95% CI]: -27.66 [-45.24 - -10.08], P =0.002)(圖三)3;更進一步於2020年Fortuni F納入更多研究統合分析,比較降低Af復發機會,CBA組已明顯優於RFA (RR [95% CI] = 0.86 [0.78 to 0.94], P = 0.001),然而,在併發症中CBA組有顯著的膈神經麻痺(phrenic nerve palsy)之傷害,但在產生心包膜積液、心包膜填塞、血管併發症等則明顯較低。整體來說CBA仍優於RFA4。 圖二 Alessandra研究顯示CB和RFA其復發心房心律不整的風險比相當 圖三 Yi-He Chen研究顯示CBA組的處置時間可有效的降低 而CBA與藥物在第一線治療選擇的比較中,今年NEJM亦同時發表了兩篇相關研究,針對陣發性、有症狀且未經藥物治療過的Af,傳統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與第一線使用CBA治療比較;針對一年內復發的心房頻脈,CBA組亦顯著低於藥物治療(HR [95% CI]= 0.48 [0.35 to 0.66], P<0.001)(圖四A)5;而另一篇針對治療成功(包含最初處置成功;未再進行的Af手術、消融或同步整流;未再次發生心房心律不整,或未再使用I或III類抗心律不整藥物)比例來看,治療後一年內CBA做為第一線PAf治療亦優於藥物治療(圖四B)6。 圖四 比較追蹤一年內復發之心房頻脈及治療成功率 儘管愈來愈多證據顯示,CBA治療Af中展現之優勢,但其可能產生之併發症仍不得不留意7。潛在致命性併發症包含有心包膜填塞、食道損傷、術中併發中風(periprocedural stroke, <1%);嚴重併發症則有肺靜脈狹窄(pulmonary vein stenosis, 3-7%)、持續性膈神經麻痺、需手術處理或輸血之血管併發症等;二尖瓣損傷、心肌梗塞、心臟傳導系統異常需置放節律器等,則為較少見之併發症。由於較大口徑的導管,醫源性的心房中膈缺損發生率可高達38%,儘管曾有影響血液動力學之報導,但絕大多數與臨床症狀無關,在急性期及後續追蹤並無造成臨床不良事件。 結論 隨著近年的研究顯示,針對有症狀及陣發性Af病人,使用CBA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更勝於傳統抗心律不整藥物及RFA。於急診遭遇此類病患,可更積極照會心臟科醫師介入治療,以減低病人復發機會,但仍須留意其可能的併發症。 參考文獻 1. Skanes AC, Yee R, Krahn AD, Klein GJ. Cryoablation of atrial arrhythmias. Card Electrophysiol Rev. 2002 Dec;6(4):3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