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2024/11/15 上午 12:00:00
韌性醫療與災難醫學
活動時間
2024/12/28 至 2024/12/28 08:30 ~ 12:10
活動地點
新光醫院B1大會議室(臺北市士林區文昌路95號)
課程講師
陳瑞杰董事長、林鍵皓副執行長、黃俊諺主任、潘師典主任
聯絡電子信箱
a005289@ms.skh.org.tw
113年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以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面向,全方位盤點整合並強化。韌性國家醫療整備113年至116年之策略將與消防署、軍醫局共同合作,針對醫療量能整備、人員賦能精進、設備韌性維護採行推動以達到全民韌性、韌性社區、韌性救護系統、韌性醫院。"
"戰術戰鬥傷患照顧規範TCCC/TECC,戰鬥環境用的自救互救技術,會在戰場上活動的軍事/民間人員都應具備此種能力致命性出血是戰鬥創傷中導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約佔可預防性戰傷死亡的85%,因此成為戰術急救體系中必須優先予以處置的威脅。而在戰場上約90%的陣亡人員,是在抵達醫療救護設施之前死亡,因此抵達醫療設施前的處置,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環節。
災時輸血會面臨到許多平時不會遇到的問題,包括大量輸血的需求、運輸、捐血來源、檢驗作業、血液品項等相關問題,應參考國內外狀況去設想如何去面對相關的挑戰
發生緊急災害時,醫療衛生系統可能無法以現有量能維持正常的醫療運作,不得不採取某些應變策略以紓緩災害期間持續進行醫療處置之需求。因為災害的進展,醫院將工作向外延伸到醫院的外面。除了帳篷外,也可能使用組合屋、貨櫃屋、鐵皮屋或是機關學校及民間建物等作為某些功能的替代或延伸。「災民急救站」則係配合各縣市政府衛生局與社會局於戰時24小時開設,以供安置於戰時災民收容救濟站之出院傷患的後續治療或服務救濟站內有醫療需求之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