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四期
刊登日期:2025/08/29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8(4) : e2025080409回上頁

點閱次數:142 PDF下載次數:4

面對臨床與科技的交會點:急診住院醫師必備人工智慧勝任能力

Navigating the Convergence of Clinical Care and Technology: Cor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etencies for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ts

邱俊文1,2,3,4

1.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暨重症醫學部

2.彰化基督教醫院教學部臨床技能訓練中心

3.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系研究所

4.大葉大學護理學系


一、前言

            近年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已深度融入醫療領域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在臨床決策、教育訓練,或是醫學研究上,都展現出革命性的影響力。尤其自 2023 年至 2025 年,以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為核心的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 GAI),在演算推論與應用能力上快速演進,使其不僅能夠進行精確的臨床分析與診斷輔助,亦能生成高擬真度的教學素材,在醫學教育的效率與教學方式多元化上帶來顯著成效。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已強調 AI 素養為未來醫療專業人員必備的勝任能力之一。然而,不同培訓階段如醫學生、住院醫師,或者負責教學的主治醫師,在AI時代究竟應該建構哪些核心能力內容,仍有待深入探討。本文將聚焦於急診住院醫師,探討其必備的AI勝任能力。


二、急診住院醫師核心 AI 勝任能力框架

            在2025年的今日,面對AI技術快速演進,急診住院醫師必須在訓練過程中,同步建立一套完整且前瞻的AI勝任能力基礎。這個基礎不僅關於能否熟練應用AI相關新工具,進一步涉及如何在高壓急診環境中,將新工具與臨床經驗結合,以做出快速而精準的判斷。有鑑於此,本文回顧相關醫學文獻,整合出五個目前急診住院醫師必備的AI勝任能力。 

1) 基礎AI與數據素養 (Foundational AI & Data Literacy):此為所有能力的基石。急診醫師不僅僅是AI工具的單純「使用者」,更應成為了解背後原理的「知情者」。包括理解AI的核心概念,例如深度學習 (DL)、自然語言處理 (NLP)、大型語言模型 (LLM)、影像處理和訊號處理等基本原理及其在醫學中的潛在應用。醫師需了解AI模型的運作方式,從而意識到如「AI幻覺」等AI系統的不足處,進而了解AI工具對於臨床問題可以達到多少解釋性。

2) 臨床應用與批判性評估 (Clinical Application & Critical Appraisal):急診醫師應該率先使用GAI新技術,並將其定位為增強臨床決策與效率的輔助工具,而非取代專業判斷的手段。在實際工作中,醫師需要能夠有效地將各類 AI 系統整合至臨床工作流程,例如影像輔助判讀軟體、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CDSS)、以及各種風險預測模型。更關鍵的是醫師必須培養對 AI 產出結果的批判性評估能力,不僅要能判斷其準確性與可靠性,還需審視其與病人個體情境的適配性,才能在急診環境中真正發揮 AI 的價值,並維護專業醫療判斷的核心地位。

3) 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 ELSI):急診醫師必需意識到使用AI工具的倫理考量,如病人資料隱私與安全、演算法偏見。也當思考以下問題:

        a. 當AI輔助決策導致不良後果時,法律與倫理責任應如何界定?

        b. 如何在追求效率,同時維護醫療的人文關懷?

        急診醫師必須了解,對這類議題的深刻理解與反思,是負責任地使用AI的前提。

4) 人機協作與溝通 (Human-AI Collaboration & Communication):急診醫師未來的角色將從單純的臨床「決策者」,轉變為與AI協同工作的「指揮家」。急診醫師不只須將AI視為「增強臨床能力」的工具,還必須充分使用AI。因此,掌控如「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等這類人機協作技巧,精準地向GAI溝通,以獲取最相關、最可靠的資訊,將是未來基本技能。甚至進一步研究相關技巧,建立綜合判斷機制,以整合臨床情境、AI 輸出與病患特性,最後判斷何時採納或否決 AI 建議。

5) 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 (Lifelong Learning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急診醫師應該認識到AI領域的快速變遷,致力於持續學習與調適。這個能力分成兩個部分,其一為主動追蹤AI在醫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參與相關的繼續教育與專業發展活動,培養在實踐中反思和改進AI應用的能力。其二為藉由AI工具,將急重症醫學新知與技能融入日常臨床實踐之中。


三、從教育到評估:建構急診住院醫師 AI 能力的實踐模式

            要建立專業勝任能力,離不開教育課程與評估機制。近年來,不論是醫學生、住院醫師,甚至醫學院教師,都傾向透過結構化 AI 課程培養勝任能力。例如,加拿大家庭醫學開發的 AIFM-e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Family Medicine Education) 系統性訓練課程,即為畢業後醫學教育提供了整合 AI 能力的典範。然而,GAI 模型發展過於快速,許多應用尚未成熟即被更高階模型取代。因此,與其依賴單一課程,不如鼓勵住院醫師保持開放態度與主動探索,將 AI 工具融入日常臨床與自主學習中,同時避免過度依賴,以維持核心臨床推理能力。





Reference:

1. Acosta JA. Perspective: advancing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by embedding AI literacy. Front Digit Health. 2025;7:1584883. Published 2025 Jul 16.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health. Geneva (C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Licence: CC BY-NC-SA 3.0 IGO.

3. Berikol GB, Kanbakan A, Ilhan B, Doğanay F. Mapp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s in emergency medicine: A scoping review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rformance in emergency care and education. Turk J Emerg Med. 2025;25(2):67-91. Published 2025 Apr 1. 

4. Blanco MA, Nelson SW, Ramesh S, et al. Integra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o medical education: a roadmap informed by a survey of faculty and students. Med Educ Online. 2025;30(1):2531177.

5. Masters K, MacNeil H, Benjamin J, Carver T, Nemethy K, Valanci-Aroesty S, Taylor DCM, Thoma B, Thesen 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ssessment: AMEE Guide No. 178. Med Teach. 2025 Jan 9. doi:10.1080/0142159X.2024.2445037.

6. Tolentino R, Hersson-Edery F, Yaffe M, Abbasgholizadeh-Rahimi S. AIFM-ed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Postgraduate Family Medicine Educat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ixed Methods Study. JMIR Med Educ. 2025;11:e66828. Published 2025 Apr 25.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