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四期 點閱次數:608 PDF下載次數:6 病人要留觀多久?淺談過敏性休克 Anaphylaxis 兒科病人留觀時間
林俊賢1、蔡適鴻2 1三軍總醫院、2國軍台中總醫院 【情境】 一位 6 歲男童因甲殼類食物過敏,呼吸困難送至急診,經評估後診斷為過敏性休克,你給予醫囑進行肌肉注射腎上腺素,數分鐘後症狀立即改善。家屬焦急詢問:「孩子好了是不是可以馬上回家?」 護理師問:「我記得上週遇到一位成人病患在急診留院觀察 1 小時後就可以離院,那兒童是否相同?」 實習醫學生也疑惑:「病人雖然看起來無異常,但來診的時候有低血壓,是不是留院觀察久一點比較安全?」 本文將以近期研究給予患童因過敏性休克病患接受腎上腺素治療後,於急診觀察時間的建議 【前言】 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是一種快速發作、潛在致命的疾病,其核心治療為腎上腺素肌肉注射。儘管初期治療有效,但仍可能出現「雙相現象(biphasic phenomenon)」,即症狀在初次緩解後數小時至數十小時再次出現。 根據第9版 Tintinalli's Emergency Medicine,成人過敏性休克病人接受腎上腺素治療後,觀察時間為1或6小時,其biphasic phenomenon發生率為5%以及3%【1】。而根據另一篇Review Article,若給予腎上腺素後一小時內症狀緩解,讓病人離院是安全的【2】。 然而兒科病人是否能採相同標準?本文將介紹2025年七月發表在《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的“Timing of repeat epinephrine to inform paediatric anaphylaxis observation period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3】並根據實驗結果給出建議。 【方法:實驗設計與受測者】 本研究為回溯性世代研究,涵蓋美國與加拿大共31間醫院的急診室,分析2016至2019年間所有因急性過敏而接受腎上腺素治療之6個月至17歲兒童。其分析排除條件如下figure 1。 Figure 1: 實驗流程 研究主要觀察指標為:首次與最後一次腎上腺素給藥間的時間。若病患接受靜脈滴注,則計算起始至結束時間。 【結果與討論】 在7717位被診斷為過敏性休克的兒童中,共有5641人納入分析(中位數年齡7.9歲),其中4.7%在2小時後需再次使用腎上腺素,僅1.9%於4小時後再度使用,6與8小時後需再治療者則分別為1.1%與0.8%。 若根據根據初始反應嚴重度(呼吸道及心血管症狀),分為四組進行分析,實驗結果如Figure 2。 Figure 2: 實驗結果 分析後以『病患需要再次接受腎上腺素的累積百分率<2%』當閾值來分析病患的安全留院觀察時間如下: • 所有病患平均:115分鐘 • 無呼吸道無心血管症狀:105分鐘 • 有呼吸道無心血管症狀:109分鐘 • 有心血管症狀:161分鐘 若依照此研究,大部分兒科病患於2小時內若症狀緩解,即可安全出院;而對於有低血壓或不穩定的兒童,則建議觀察延長至約4小時,幾乎可涵蓋98%以上重複發作者。 其他近期文獻亦支持短時觀察的安全性。2021年《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一篇針對成人與兒童的系統性回顧指出,大多數biphasic反應出現在初次症狀後1-2小時內,延長留觀時間雖可觀察到極少數延遲反應,但代價為急診壅塞與不必要的住院【4】。 本研究優勢在於樣本數龐大、涵蓋多家醫學中心,並根據症狀分層提出具體建議,提供急診醫師在留觀決策時具實證依據。然而,因屬回溯性設計,仍需前瞻性研究加以驗證。 【結論】 對於經腎上腺素治療、病情穩定的兒童過敏性休克病人,2小時觀察後若無症狀再發,大多數可安全出院;若初始反應有影響到心血管系統,建議延長觀察至4小時。此研究有助減少不必要住院與急診滯留,優化急診流程。 【回歸情境】 因患童初始有呼吸道以及低血壓的症狀,你開立了留院觀察4小時的醫囑並和所有人解釋,醫學生獲得解答相當開心,護理師了解留院觀察的用意,家屬聽聞後也可以接受此建議。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