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一期
刊登日期:2025/02/27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8(1) : e2025080103回上頁

點閱次數:217 PDF下載次數:0

運用奧坎剃刀理論在急診醫學診斷

林朝順 

新竹國泰醫院急診醫學科


        在14世紀時,天主教修士奧坎提出一個邏輯學的原則:解釋一個問題時,使用簡單的理論比複雜的理論更好,運用在急診醫學診斷,可論述為:用一個診斷,盡可能解釋病人所有的症狀及檢驗異常。話雖如此,在醫師建構「疾病表徵」時 (相關文章請按超連結),可能會刪除一些微不足道的現象或看似不相關的症狀,最後造成錯誤的診斷,尤其在罕見疾病時,更易犯下此「觸發式」錯誤(Triggering error)。我們用具體案例說明運用奧坎剃刀理論時,如何犯下「觸發性」錯誤。

                                                                

故事段落一 

 70歲男性,因為昏倒被送到急診室,短暫喪失意識約一分鐘,到達急診時已完全恢復正常狀態。在過去半年,她經歷兩次相同狀況,所以在神經內科追蹤,門診抽血檢查、頭部電腦斷層、及頸動脈超音波檢查顯示,頸動脈有輕微狹窄(20%),輕微貧血(HB:11),及ESR(80mm/hr)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異常。目前服用降血壓藥物及Aspirin

 

醫師思路:以年紀及症狀來看起來,可能是暫時性腦缺血,所以神內醫師給予控制血壓及抗凝血劑是合理的,但沒有發燒或感染症狀卻ESR高,有可能是免疫風濕疾病(血管炎)、慢性感染(如肺結核或骨髓炎)、或是血液惡性病變(如淋巴癌或多發性骨髓瘤)。這部分需要進一步檢查。


主編分析這位醫師的診斷記憶資料庫中,並沒有儲存一個診斷劇情,可以完全解釋病人昏倒、貧血、及ESR高。所以醫師診斷方向分成四塊:神經學、風濕免疫、感染、及腫瘤。「觸發式」錯誤就是在建構「疾病表徵」時,刪除一些微不足道的現象,未遵守奧坎剃刀原則。他不用同一個診斷解釋所有異常,此醫師企圖以四個診斷方向去解釋所有症狀。

故事段落二 

 病人除使用降血壓藥物之外,沒有其他病史。身體檢查發現血壓152/88mmHg,心跳90/min,呼吸18/min,心律規則無雜音,四肢感覺及肌力正常,急診血液檢查HB:11.2ESR降至49mm/hr,肝腎功能、血糖及電解質皆正常。CXR沒有TB病灶,EKG心律為NSR,血中蛋白電泳正常,但是ANA titer1:16。大腸鏡及胃鏡檢查沒有發現腸胃道出血。腹部CT及腦部MRA顯示腦內動脈無狹窄,腹腔內無淋巴結腫大。

 

醫師思路ESR已經下降,目前比門診低,沒有感染的症狀或骨頭疼痛,CXR及CT影像正常,所以我先排除淋巴癌及慢性感染(TB、骨髓炎)。腸胃鏡檢查正常,所以貧血不像是腸胃道出血造成。血中蛋白電泳正常,不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 。但是抽血結果ANA陽性、ESR高及貧血,這些可能是免疫風濕病造成的。MRA雖然腦動脈無狹窄,但之前門診發現頸動脈20%狹窄,可能是暫時性腦缺血造成昏倒。


主編分析這位醫師的診斷思路縮成兩種:免疫風濕疾病及神經學疾病,這方向是有破綻,因為頸動脈狹窄是輕微的,不一定會造成昏倒。免疫風濕病雖然可解釋抽血異常,但為什麼昏倒? 到此階段,仍應回到奧坎的邏輯原則:有沒有哪一種疾病可以引發昏倒及解釋全身性症狀(ANA陽性、ESR高、貧血)? 


故事段落三 

        一週後,病人因心律不整而再度到急診,心臟電圖顯示為Af,故安排心超,發現左心房有一個約6公分的tumor,診斷為黏液瘤(myxoma)

 

主編分析心房黏液瘤病人來到急診的主訴,常不會讓醫生聯想到心臟問題,就如此例以昏倒為表現。心房黏液瘤典型症狀有三要項(Triad) :(1)心臟阻塞症狀(喘、暈倒、猝死);(2)栓塞症狀(如暫時性腦缺血、昏倒、中風、頭痛、腎栓塞、肺栓塞);(3)全身性體質性症狀: 黏液瘤釋放interleukin-6引起全身性性症狀如發燒、倦怠、體重減輕、貧血、ESR高、或ANA陽性等異常。有時候三種類型的症狀,不一定都會出現,第一時間要正確診斷並不容易。


        為避免醫師建構「疾病表徵」時發生「觸發式」思路錯誤,在診斷過程中,要保持彈性,試著用一個診斷,解釋所有的症狀與檢驗異常,不要輕易刪除看似不相關的症狀,因為有些疾病可能沒有想到或不曾見過。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