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一期
刊登日期:2025/02/27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8(1) : e2025080105回上頁

點閱次數:349 PDF下載次數:0

急性會厭炎:急診醫學中的挑戰與策略

黃紅箋 

恩主公醫院急診醫學部


        會厭炎(Epiglottitis)是一種可能迅速惡化並導致致命性氣道阻塞的急性炎症狀態。傳統上,此病多見於1至5歲兒童,但自從1980年代引進針對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的疫苗後,小兒病例急劇下降,而成人病例逐漸成為臨床上急診醫師常見且棘手的挑戰。成人會厭炎患者的平均年齡大約介於45至54歲之間,且高齡與男性往往為預後較差的高風險族群。本文將從急診醫學角度出發,探討成人會厭炎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急診評估、診斷流程及處置策略,期望為急診醫師提供一個清晰的臨床參考架構。


一、急診臨床評估與診斷

1. 臨床症狀

會厭炎的臨床表現通常在1至2天內迅速惡化。急診就診時,病患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i. 劇烈喉嚨痛與吞嚥困難:患者常因劇烈疼痛而拒絕吞嚥,導致口水不斷流出。此外,嚴重的吞嚥困難常伴隨明顯的焦慮與恐慌情緒。

ii. 呼吸困難:呼吸困難在仰臥時尤為明顯,因此病患通常採坐姿或半坐臥位,身體前傾、張口且頭部後仰以維持呼吸道暢通。

iii. 全身性反應:發燒、心跳加速、頸部淋巴結腫大及前頸部壓痛也很常見。

        儘管傳統上所謂的「3D」(drooling、dysphagia、distress)被視為會厭炎的經典徵象,但實際臨床中並非每位患者都能完全符合這三項表現,因此詳細的病史詢問與臨床觀察變得尤為重要。


2. 急診評估重點

i. 病史:了解症狀的起始時間、演變過程、上呼吸道感染史、旅遊接觸史及是否曾接受抗生素治療。抗生素使用可能影響影像檢查結果,需特別留意。

ii. 理學檢查:注意上呼吸道阻塞徵象如喘鳴音(stridor),以及頸部淋巴結腫大和氣管壓痛等症狀。


3. 診斷檢查

會厭炎主要為臨床診斷,影像學檢查及內視鏡評估等雖可在診斷不明確時作為輔助使用,但臨床表現上若高度懷疑即可診斷為會厭炎並緊急給予治療。

i. 影像學檢查

對於懷疑會厭炎的成人患者,側頸軟組織放射線檢查是常用的初步檢查方法。其典型影像表現包括:

    1. Thumb Sign:會厭腫大呈拇指狀,若寬度超過6.3毫米則高度懷疑會厭炎。

    2. Vallecula消失:正常情況下,位於會厭與舌根之間的vallecula應清晰可見;發炎水腫可能使該區域輪廓模糊或消失。

    3. 前椎與後咽軟組織水腫:影像上可見發炎已擴散至周邊軟組織,若波及此處則需擔心是否併發深頸部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在就診前已接受抗生素治療,可能導致放射線檢查出現假陰性結果。

ii. 經鼻內視鏡檢查

當急診室具備相關設備且患者狀況允許時,可進行經鼻纖維內視鏡檢查以直接觀察會厭及上會厭區的狀態。此檢查能準確評估局部水腫範圍、發炎程度以及氣道狹窄情形,但必須在嚴密監控下進行,避免因操作不當引起氣管痙攣或突發阻塞。

iii. 血液檢查

可用於評估全身性發炎反應,有助於判斷病情嚴重程度與指導後續抗生素治療。


二、急診處置與後續動向

        會厭炎的急診處置重點在於確保氣道安全、迅速進行支持性治療及建立有效的多科合作機制。以下為急診醫師在處置過程中應遵循的策略,同時結合住院觀察階段的要點,以確保病情持續穩定與改善。

1. 迅速建立安全氣道

i. 保持病患直立並全程監護:病患應持續保持坐姿或半坐臥位,避免平躺,以防止氣道塌陷。醫護人員必須密切觀察其呼吸狀況與生命徵象。

ii. 隨時準備建立進階呼吸道:包含準備插管器材,環甲膜切開術或針式環甲膜切開術所需的工具等。會厭炎常因局部水腫與解剖結構改變而導致插管困難,故提前準備各種搶救方案尤為重要。

iii. 立即通知耳鼻喉科與麻醉團隊:一旦評估顯示患者氣道可能受到威脅,應迅速召集專科團隊,準備進行必要的氣道介入。


2. 初步支持性治療

i. 加濕氧氣:使用加濕氧氣可改善患者因氣道阻塞而導致的缺氧現象,同時減少氣道黏膜乾燥與進一步刺激。

ii. 靜脈輸液與循環監控:為防止因吞嚥困難導致的脫水及休克,應立即建立靜脈管路並補充適量液體。


3. 抗生素與類固醇治療

會厭炎在致病菌上呈現多樣性,急診階段應採用經驗性抗生素治療,常見選項包括:

i. 2nd-3rd Cephalosporin:這類藥物對大部分常見致病菌均有良好效果。

ii. Anti-β lactamase類藥物(Ex. piperacillin-tazobactam):對部分抗藥菌亦有作用,是另一可選用的抗生素。

iii. Fluoroquinolones類藥物:對於Penicillin過敏者,可作為替代治療方案。

同時,類固醇(如Methylprednisolone 125mg IV)能有效降低局部炎症與水腫,有助於改善氣道狹窄,但其使用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與風險評估而定。


4. 住院觀察與進一步評估

即使急診處置後病情暫時穩定,患者仍需留觀並照會專科醫師評估住院,以確保病情不再惡化。留觀期間,應注意以下幾點:

i. 持續監測:即使患者初步穩定,氣道水腫可能持續或反覆出現,必須進行定時評估,包括重複影像學檢查或必要時的內視鏡評估。

ii. 評估抗生素療效:監控感染指標(如WBC、CRP)及臨床改善情形,調整抗生素以確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iii. 早期多科合作:急診醫師應與耳鼻喉科、重症單位及麻醉科保持密切聯繫,確保在病情有任何變化時能迅速調整治療策略,預防突發性氣道阻塞或其他併發症。




References

1. Weiss KA, Baltagi SA. Epiglottitis. StatPearls. StatPearls Publishing; Updated September 4, 2023. Available at: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30960/. Accessed February 14, 2025.

2. Tintinalli JE, Stapczynski JS, Ma OJ, Yealy DM, Meckler GD, Cline DM. Tintinalli’s Emergency Medicine: A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 9th ed. McGraw Hill; 2020:1430-143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