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八卷第一期
刊登日期:2025/02/27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8(1) : e2025080101回上頁

點閱次數:299 PDF下載次數:3

扁桃腺切除術後出血

林易瑨1、張志華1、2  

1.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

2.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系


前言 

          扁桃腺切除術後出血並不常見,但因其潛在的嚴重性,需要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氣道阻塞、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因此,對扁桃腺切除術後出血的評估與處置的相關知識的掌握,對於保障患者安全至關重要。


          本文旨在為醫護人員提供一個全面而實用的參考,涵蓋了扁桃腺切除術後出血的各個方面,從背景知識、分類,到詳細的評估和處置流程。我們將深入探討原發性及繼發性出血的特點與處理方式,並著重強調早期識別、及時干預的重要性。


背景: 扁桃腺切除術後出血雖然罕見,但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併發症可能包括氣道阻塞及低血容量性休克。

 若能及時清理並保持氣道暢通,並進行充分的輸液復甦,可顯著降低風險。

 出血發生率約為 1 – 5%(兒童低於成人)。


出血分類:

 原發性出血:術後 24 小時內發生,較少需急診處理。

 繼發性出血:術後 24 小時至 14 天之間發生,最常見於術後第 6 – 10 天。


          在這些病人中,約 13% 的患者需從急診轉至手術室,另有約 7.5% 從急診直接住院後仍需手術治療。


評估: 在詢問病史與進行身體檢查的同時進行出血控制。

 兒童通常會吞咽血液而非吐出,導致出血難以察覺。

 實際失血量通常多於目測估計。

 兒童對血液流失有一定耐受性,勿過度依賴血壓數劇,病童有可能會突然失去代償。


病史詢問:

 接受手術的時間。

 使用的止痛藥(特別是布洛芬Ibuprofen或阿司匹林Aspirin)。

 當前用藥,包括抗生素。

 個人或家族出血性疾病病史,是否有疼痛加劇、發燒或口臭。

 最近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發熱性疾病。

 預估觀察到的血液流失量。


身體檢查:

 安撫患者及家屬保持冷靜。

 評估心率、呼吸率、血壓、毛細血管回充時間(CRT)、膚色及體溫。

   - 若毛細血管回充時間(CRT)延長或血壓偏低,表示可能已發生大量失血。

   - 密切監測脈搏變化,警惕心搏過速。

 檢查咽部(在患者配合範圍內),觀察是否有活動性出血及血塊。


處置: 扁桃腺切除術後出血為潛在的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

1. 會診專家:

 立即聯絡耳鼻喉科會診醫師及麻醉科醫師。

 若需轉院,確定預計到達時間並通知耳鼻喉科醫師準備。

 必要時安排醫療人員陪同轉診。

2. 初步處置:

 將患者安置於急救室或適合的診間。

 讓患者坐直,必要時可向前傾(防止血液進入氣道)。

 清理氣道:如需要可使用吸引裝置,並鼓勵患者將血液吐出。

 儘早建立靜脈通路:

   - 儘可能使用大口徑導管,但任何靜脈IV管線均比沒有好。

   - 若無法獲得靜脈管路,可考慮使用骨針。

   - 為建立第二條靜脈導管做好準備。

 抽取血液進行檢查:

   - 全血細胞計數(CBC):獲取血紅蛋白(Hb)及血小板基值。

   - 凝血功能檢查 +/- von Willebrand 因子篩查(檢測未被發現的凝血異常)。

   - 備血與保存 +/- 交叉配對(根據症狀或生命徵象嚴重程度決定)。

   - 若患者出血持續或情況不穩定,應通知血庫準備緊急輸血。

 靜脈輸液:注射 10-20 mL/kg 的 0.9% 生理鹽水改善生命徵象。

   - 在液體復甦後或大量失血的情況下,若患者仍不穩定,考慮輸注濃縮紅血球(O 型陰性或與患者血型匹配的血液)。

 使用局部止血藥物:

   - 向口咽部施用 5% 利多卡因與 0.5% 去氧腎上腺素噴霧(Co-phenylcaine Forte®)。

   - 如果患者可耐受,用動脈鉗或類似工具夾持浸透腎上腺素(1:10,000, 1 mg/10 mL)的紗布,施加於出血區域或扁桃腺上,並向外側壓而非向後壓(需患者配合及操作人員熟練)。

 靜脈注射氨甲環酸(Tranexamic Acid)15 mg/kg(最大劑量 1000 mg)。

 在耳鼻喉科或急診科資深醫師建議下,考慮使用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 DDAVP)。

 進一步的咽部止血處置(如移除血塊或燒灼止血,如使用硝酸銀)需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執行。

 考慮使用抗生素。

 緊急插管操作應由院內最有經驗的醫師執行,因其技術難度極高。


住院標準: 所有扁桃腺切除術後出血的患者都應安排住院觀察或手術。


護理措施:

 如患者氣道、呼吸或循環受損,應移至急救室並啟動急救團隊。

 準備建立兩條靜脈導管,並準備生理鹽水輸液。

 如患者初步穩定,可使用局部麻醉藥準備操作。


觀察指標: 在急診期間須持續監測生命徵象並記錄觀察結果。


結論

          扁桃腺切除術後出血雖罕見但危險,及早評估處置是關鍵。出血分原發性(術後24小時內)和繼發性(術後24小時至14天),後者較常見需急診介入。評估時需詢問病史、檢查生命徵象,特別注意兒童可能吞嚥血液。處置上,保持氣道暢通、建立靜脈通路、輸液復甦是重點,並會診耳鼻喉科及麻醉科醫師。可使用局部止血藥物,必要時輸血或手術。所有患者均應住院觀察。





參考文獻

1. Cohen, D., & Dor, M. (2008).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post-tonsillectomy bleeding: Analysis of cases. Journal of Laryngology and Otology, 122, 88–92.

2. Siu JM, Propst EJ, Wolter NE. Post-tonsillectomy hemorrhage in children. CMAJ. 2024 Dec 1;196(41):E1374.

3. Attya HMA. Short-Term Outcomes of Tonsillectomy in Large Paediatric Case Series. 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24 Dec;76(6):5148-5153.

4. Smith, A. L., Cornwall, H. L., Zhen, E., et al. (2020). The therapeutic use of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reintervention in paediatric secondary post-tonsillectomy bleeding. Australi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3, 10.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