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七卷第四期
刊登日期:2024/08/31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7(4) : e2024070401回上頁

肥胖也可能要人命!病態性肥胖不可忽視的風險要素

黃志綱,廖文翊 

三軍總醫院 急診醫學部


一、前言

 肥胖和眾多疾病相關,包括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及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腦中風及靜脈栓塞;呼吸道疾病如氣喘及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泌尿系統疾病如慢性腎臟病及腎結石;身心科疾患如憂鬱症;甚至是癌症,都會因肥胖而導致風險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定義為Body mass index (BMI) ≥ 30 kg/m2,病態性肥胖(Morbidobesity/Class III obesity)BMI ≥ 40 kg/m2或出現肥胖相關的併發症。研究發現,當BMI介於2550 kg/m2之間,BMI每上升5 kg/m2,會使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及癌症等疾病的總死亡率上升大約30%(1),本篇文章摘錄了急診室可能遭遇之肥胖併發症。

 

二、病態性肥胖須注意之急性併發症

1. 肥胖換氣不足症候群:

       指的是肥胖的個體在清醒時出現肺泡通氣不足,且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診斷標準包括BMI ≥ 30 kg/m²,清醒時PaCO₂ > 45 mmHg,有睡眠相關的呼吸疾病(如睡眠呼吸中止症),並排除其他造成通氣不足的原因。肥胖換氣不足症候群若未妥善治療會逐漸惡化,嚴重時可能出現低血氧併高碳酸血呼吸衰竭,以及因肺高壓導致的右心衰竭。因此,若BMI ≥ 30 kg/m² 的患者出現原因不明的血氧低下(SpO₂ ≤ 94%)、運動後呼吸困難、肺高壓或右心衰竭的徵兆(如頸靜脈怒張、肝腫大、足部水腫)、真性紅血球增生、靜脈血液氣體分析顯示碳酸氫根上升時,應考慮肥胖換氣不足症候群的診斷(2)


2. 創傷後急性腎衰竭

        肥胖的個體在車禍中較容易發生肋骨、四肢、骨盆骨折和肺部鈍傷。研究顯示,隨著BMI 增加,創傷患者的院內死亡率顯著升高。然而,腹部鈍傷造成嚴重腎臟損傷的風險反而降低,這可能是由於多餘的脂肪提供了緩衝作用(3)。另外肥胖也增加創傷後多重器官衰竭、急性腎衰竭及加護病房住院天數。而肥胖的個體創傷後發生急性腎衰竭的原因,可能是腹部脂肪組織受損後誘發的炎症反應,此外肥胖的個體可能同時患有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共病,這些因素也增加了急性腎衰竭的風險肥胖個體的腹腔內高壓還可能導致腎靜脈鬱血及腎動脈灌流減少。而在創傷後接受復甦急救時,肥胖的個體往往比正常BMI 的個體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矯正代謝性酸中毒,這可能是由於建立靜脈輸液管路困難及較難評估復甦終點所致,也因此增加了急性腎衰竭的可能性。研究也發現,肥胖的個體創傷後需要血液透析的風險隨著 BMI 增加而上升。


3. COVID感染併重症:

        自COVID-19席捲全世界以來,許多學者深入探討了COVID與肥胖之間的關係,發現肥胖是影響COVID-19 病情嚴重度及造成死亡率上升的重要獨立危險因子。有前瞻性研究發現,肥胖的個體感染COVID後死亡率比BMI < 30 kg/m2的個體高出三倍。而一項涉及35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與正常BMI 的個體相比,病態性肥胖個體感染COVID-19 後死亡率上升 (OR 1.67, 95% CI 1.39 to 2.00),但在輕度及中度肥胖個體中未觀察到這種關聯性;且肥胖個體的BMI 越高,感染COVID-19 後需要插管進行機械通氣的機率也會上升(4)。因此,對病態性肥胖的COVID-19 患者需提高警覺,謹慎評估其發展為重症的風險。


4. 深部靜脈栓塞:

        與正常BMI 的個體相比,肥胖的個體罹患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較高,這主要是由於活動能力受限以及腹腔和股靜脈壓力增加所致。下肢靜脈血流參數在肥胖個體和非肥胖個體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此外腹部脂肪組織過多可能壓迫靜脈回流,導致靜脈血栓栓塞症和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風險升高。在另一項基於大型世代的研究中,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女性在晚年罹患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顯著高於正常體重的女性,且BMI 與孕後長期罹患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之間存在強烈且近似線性的關聯。更有甚者,過去的研究顯示,肺栓塞的延遲診斷與病態肥胖有關。但特別的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療期間,病態性肥胖者的死亡風險反而比正常體重患者低約三分之一(5)

 

三、結語

        隨著肥胖人口持續增長,急診室將面臨越來越多與肥胖相關的併發症,以及由於肥胖而變得更棘手的疾病。因此,我們對於肥胖個體特有的生理變化及肥胖對治療的影響需要有更多認識。本文重點介紹了肥胖換氣不足症候群、肥胖者在創傷後容易出現的急性腎衰竭、肥胖個體感染 COVID-19後的高呼吸衰竭風險及其對深部靜脈栓塞的影響。隨著對肥胖相關的病生理及併發症的認識逐步增加,期望肥胖患者將可以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從而提升醫療品質。

 

 


參考文獻

1.  Whitlock G, Lewington S, Sherliker P, ClarkeR, Emberson J, Halsey J, Qizilbash N, Collins R, Peto R; Prospective Studies Collaboration. Body-mass index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900,000 adults:collaborative analyses of 57 prospective studies. Lancet 2009;373(9669):1083-1096.

2.  Mokhlesi B. 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a state-of-the-art review. Respir Care 2010;55(10):1347-1362

3.  Hakam N, Nabavizadeh B, Sadighian MJ, Holler J, ShibleyP, Li KD, Low P, Amend G, Stein DM, Breyer BN. The impact of obesity on renal trauma outcome: a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Trauma Data Bank from 2013 to 2016.World J Surg 2021;45(12):3633-3642

4.  Tadayon Najafabadi B, Rayner DG, Shokraee K, Shokraie K,Panahi P, Rastgou P, Seirafianpour F, Momeni Landi F, Alinia P, Parnianfard N,Hemmati N, Banivaheb B, Radmanesh R, Alvand S, Shahbazi P, Dehghanbanadaki H,Shaker E, Same K, Mohammadi E, Malik A, Srivastava A, Nejat P, Tamara A, Chi Y,Yuan Y, Hajizadeh N, Chan C, Zhen J, Tahapary D, Anderson L, Apatu E, SchooneesA, Naude CE, Thabane L, Foroutan F. Obesity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OVID-19 severity and mortality.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3;5(5)

5.  Giorgi-Pierfranceschi M, López-Núñez JJ, Monreal M,Cattabiani C, Lodigiani C, Di Micco P, Bikdeli B, Braester A, Soler S, DentaliF. Morbid obes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VTE: findings from real-life clinical practice. Chest 2020;157(6):1617-1625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