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七卷第三期 點閱次數:264 PDF下載次數:2 傳說中的解毒劑再現江湖:高劑量 hydroxocobalamin
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 Hydroxocobalamin,中文譯名為「羥鈷胺」或「羥酮鈷胺明」,為vitamin B12 類似物,國內常見針劑注射液濃度為 1~5 mg/mL,泛用於治療維生素B12缺乏相關疾病;於氰化物中毒時,其結構式中的羥基(-OH)可與氰基(-CN)交換,故亦適用為氰化物中毒之解毒劑。因每莫耳之 hydroxocobalamin約可置換 1 莫耳氰基(即 5g 的 hydroxocobalamin 可中和近 97 mg 的氰基),故作為氰化物中毒之解毒劑時,臨床面較理想的 hydroxocobalamin 為高濃度劑型(e.g. ≧20 mg/mL)。西元 2013 年起,緊急醫療特定解毒劑管控中心暫停採購高劑量 hydroxocobalamin,因今年(2024)重新引進(規劃於 7月01日前配置至特定儲備醫院),故擇要介紹此(重)新(引)進之解毒劑(圖1)。
Q1:使用此解毒劑的核心精神為何? A1:以高劑量 hydroxocobalamin 治療火場救出且高度懷疑合併氰化物中毒的病人,e.g. coma/seizure 且合併抽血檢測 lactate > 8mmol/L(72 mg/dL)[1]。因火場救出病人常合併一氧化碳中毒,此類氰化物中毒病人若使用含sodium nitrite 的解毒劑,較易因sodium nitrite產生變性血紅素而加劇化學性窒息劑之中毒症狀。學理上高劑量 hydroxocobalamin雖亦適用於治療其它氰化物中毒患者,礙於資源有限,現階段此解毒劑以治療火場救出且高度懷疑合併氰化物中毒的病人為原則。
Q2:如何使用此解毒劑? A2:以0.9% NaCl 輸液 200mL 注入含 5g hydroxocobalamin的瓶內稀釋並混勻。成人之建議起始劑量為 5g,靜脈輸注15分鐘。兒童之建議起始劑量為 70 mg/kg,體重-劑量對照表如下所示:
Q3:倘若到院時無法立刻建立周邊靜脈管路,此解毒劑可以從骨針給藥嗎? A3:必要時此解毒劑可從骨針給藥。
Q4:使用此解毒劑的禁忌症為何? A4:於治療氰化物中毒時,hydroxocobalamin結構式中的羥基(-OH)可與氰基(-CN)交換,生成 cyanocobalamin,故病史已知對 hydroxocobalamin或 cyanocobalamin 過敏者,不建議使用高劑量 hydroxocobalamin 作為氰化物中毒時的解毒劑。
Q5:使用此解毒劑會影響後續急重症評估嗎? A5:會。依據健康成人受試者的臨床試驗結果[2],使用 2.5~10 g 的 hydroxocobalamin,可導致尿液顏色變紅,持續時間可達 7~35 天;使用 5~10 g 的hydroxocobalamin,可能在開始給藥後十幾分鐘導致膚色變紅,其中 18 位使用 10 g 的受試者,皮膚變紅至症狀改善的平均時間超過八天。此外,使用 hydroxocobalamin亦可能影響採用比色分析方法(colorimetric analyses)的檢測結果,故使用此解毒劑前,宜先留存血液檢體,以避免因檢測結果低估病人實際狀況(esp. carboxyhemoglobin[3])。其它可能受 hydroxocobalamin影響的重症照護設備還包括血液透析儀器偵測漏血、ECMO偵測血氧飽和度[4]。
Q6:此解毒劑和江湖俗稱的cyanide kit有何不同? A6:cyanideantidote kit 一般指至少含有 sodium nitrite 及 sodium thiosulfate 注射劑型的氰化物解毒劑。2024年重新引進的高劑量 hydroxocobalamin,商品名為 Cyanokit®。為免混淆,建議一律使用藥物學名。
參考文獻 1. Hamad E, Babu K, Bebarta VS. Case Files of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Toxicology Fellowship: Does This Smoke Inhalation Victim Require Treatment with Cyanide Antidote? J Med Toxicol. 2016;12: 192–198. 2. Uhl W, Nolting A, Golor G, Rost KL, Kovar A. Safety ofhydroxocobalamin in healthy volunteers in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study. Clin Toxicol. 2006;44 Suppl 1: 17–28. 3. Livshits Z, Lugassy DM, Shawn LK, Hoffman RS. Falsely low carboxyhemoglobin level after hydroxocobalamin therapy. N Engl J Med. 2012;367:1270–1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