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七卷第二期 臺灣急診對原住民夠友善嗎?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主任 MAIPT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常務理事 TSEM 台灣急診醫學公共事務委員 當台灣主流社會在抱怨急診被過度使用的時候,大家可能不知道:急診部門是許多弱勢族群、邊緣化個體的首要醫療進入點 – 包含原住民。而這樣的狀況,反而可能會加劇許多原住民面臨的不平等問題。甚至在台灣,原鄉原住民(包含山地和平地)的急診使用率選高於平地原住民。 對主流文化醫療體系的恐懼或不信任,再加上相對不平等的醫療可近性及健康社會決定因素,使得許多原住民病人排斥使用基礎健康服務,僅在高度急性情況下或是疾病拖延至無法承受才到急診部門尋求醫療幫助。許多研究指出:導致就醫延遲的主要原因包括醫療系統內的種族歧視、缺乏原住民醫生和醫療人員、以及語言及文化障礙。此外,原住民病人疾病負擔相對主流文化更重 – 在台灣雖然十大死因原住民和全國排序有差異,但是十大死因的標準化死亡率原住民都高於全國,並擁有更高的共病率。 許多國家研究發現:急診部門本身就已容易存在醫療不平等問題,其中結構性因素如人手不足和擁擠是影響醫療品質的主要障礙,而這些障礙會增加對邊緣化群體的隱性偏見和成見。 急診留觀照護時間和疾病嚴重度評分是可以用來分析醫療利用的照護品質指標。研究發現:原住民患者在急診部的留觀時間傾向於較短,澳大拉西亞地區的毛利人在急診部較不可能接受血液檢查、放射攝影和住院觀察;在加拿大,同樣的意外骨折或是上呼吸道感染接受急診檢傷時,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相比時,原住民被評的檢傷級數較低。 下面是筆者向原鄉醫療工作者進行訪談統整的急診對原住民病人的迷思: 以下是第一人稱敘事: 【我只是咳嗽,他們就把我關起來,怕我是肺結核!】 【當他們跟我說:”你們原住民是我的好朋友的啦!你們都很會唱歌喝酒厚!”我應該要怎麼回答?我真的很不舒服!】 【肝功能差、不見得就是愛喝酒。】 【我點頭,不見得是了解你的意思。】 【我簽名,不見得是同意,我看不懂的書面資料。】 【不要叫我吃我不知道是什麼的食物,如堅果?】 【我知道要多吃蔬果,但菜車一個禮拜才來部落一次。】 【長得黝黑,是我祖先的標記,不是髒~】 【電視說,在急診要按照五級分類,我安安靜靜地等,後面的跟我一樣的病,都領藥回家了,我還在這邊等。】 以下為轉述醫護人員的話語: 【原住民酒量好!麻醉藥打多一點!】 【痛風石、尿酸高,愛喝小米酒齁!】 【你是外勞嗎?】 【沒有錢沒關係!我找社工幫你哈!】
綜觀上訴,可以看到:台灣在尊重多元文化上,做的還在很表面的層次。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整個社會還沒有真的發展成熟落實尊重各種人的縮影。
要全面提升急診部對原住民病人的服務質量和文化敏感度,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解決以下五個關鍵性問題: 一、語言和溝通支援: 建立一個持續的語言支援系統,提供翻譯服務,尤其是在急診部門。可以透過聘請原住民背景的醫療口譯人員或利用科技工具如即時語音翻譯應用程序來支持溝通。 二、文化敏感度訓練: 對急診部門的所有醫護人員進行必要的文化敏感度培訓,使其了解和尊重原住民的文化差異、健康觀念及溝通方式,確保醫療服務不僅是專業的,也是文化上適宜的。 三、提升遠程醫療和交通連結: 鑒於原住民社區可能遠離城市醫療中心,應發展遠程醫療服務,並改善交通設施,以便原住民在需要時能更快速地接受專業醫療幫助。甚至可以就台灣健保制度下,發展出在地的、更合適的原鄉偏鄉緊急醫療照護網絡。 四、加強健康教育與疾病預防: 在原住民社區內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特別強調疾病預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並根據當地習慣和需求來設計教育內容。 五、檢討和改善制度性偏見: 進行系統性的審查,識別和修改可能存在的制度偏見,如分診評分標準和治療決策流程,確保所有患者不因種族或文化背景而受到不公平對待。
通過這些措施,台灣可以進一步改善原住民的緊急醫療服務,減少健康不平等,並促進整個社會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融合。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原住民的健康狀況,也有助於整體國家公共衛生系統的效能和公平性。 參考資料: 10. McLane P, Barnabe C, Holroyd BR, et al. First nations emergency care in Alberta: descriptive results of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C Health Serv Res 2021;21: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