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七卷第二期 烏俄戰爭:戰術醫療的經驗與教訓
白豐誠1,2 、蕭之浩1,2、蘇育德1,2、徐克強1,2、廖文翊1,2、陳思州1,2 1. 三軍總醫院急診醫學部 2. 國防醫學院戰傷中心 (攝影:Алесь Усцінаў /Pexels免費授權,俄羅斯軍隊襲擊後的Kharkiv)2022年2月24日,莫斯科時間清晨5點50分,俄羅斯總統正式宣布向烏克蘭政府宣戰。截至2023年8月,美方估計兩國軍隊死傷總人數將近50萬人1,數萬民眾傷亡,百萬人逃離家園流離失所。由於戰爭期間實施資料戒嚴,所有與國防有關的數據皆禁止發布。而烏克蘭軍武裝第一國際防衛軍的野戰醫療單位,成員包含醫官、護理官、戰鬥醫護員等,他們除了肩負照護傷者的職責外,也需要規劃戰鬥員關於戰術醫療的訓練與複訓。無情而猛烈的戰火逼著他們迅速地成長,從每個經手的傷者、每位訓練的學員身上歸納出傷害的趨勢,然後調整臨床與訓練的方針,才能更堅強地應對下一場交戰。他們將這兩年來由無數士兵身上的血與汗所累積而來的經驗與建言寫下,並分享給烏克蘭國內的其他野戰醫療單位以及國際上的盟友們。 這篇來自烏克蘭的第一手建議2涉及野戰醫療人員的編制、訓練、裝備,同時有許多重要議題可供我國軍民作為借鑒或反思。目前許多國家的戰傷訓練都以美國戰傷照護指引3,4為參考,指引將戰傷分成三階段,即敵火下照護、戰術區照護以及戰術後送。敵火下照護階段關鍵為壓制敵火、引導或輔助傷者使用止血帶。戰術區照護階段則依循「MARCH」救護流程,同時評估傷者後送迫切性。在戰術後送階段,需將處置後仍需進一步治療的傷者儘速安排後送、輕傷者則裹傷再戰。烏克蘭在戰時同樣應用戰術戰傷救護(TCCC)指引實施照護,但他們發現此指引架構雖好,但仍須隨不同的戰鬥環境而調整與適應,文件中具體說明與建議如下2: 1. 現代戰爭中高動能武器的使用和敵人的接近,導致野戰醫療人員面對不同的敵火威脅,使得傷者的照護時間拉長,延遲傷者後送。 2. 「敵火下照護」階段:持續還擊原則仍然正確,但射擊戰不再常見,焦點轉向更常見的威脅,如火砲、迫擊砲、自殺式無人機、引爆型爆破裝置等。 3. 「戰術區照護」階段:戰鬥員一定要知道此時需保護陣地才能相對安全的執行戰術區照護,但現代戰爭不僅要應對與敵人正面交鋒的狀況,還需監視敵方無人機的活動、確認週邊反步兵地雷的分佈、與引導我方的無人機,並與操作員溝通以利規劃後送等。 4. 「戰術後送」階段:以往所謂的戰術後送都是使用地面救護車甚至直升機,但烏俄戰爭直接戳破了這個理想泡泡。烏克蘭現在最常使用的後送模式是「徒步後送」。此時需要在最困難的時候,帶著重傷者緩慢走數公里而無法開車。因為雷區可通過的路距很窄,而且敵軍使用遠程控制地雷,長時間反覆地使用重型武器轟炸,所以任何嘗試靠近傷者所在區域的車輛都會被摧毀(尤其白天),最終造成大多數的戰場後送都會變得耗時及延遲。 許多熟稔創傷照護的緊急救護或醫療從業人員一定十分理解時間對於創傷者者的重要性。但在烽火連天之時,平時「Load and go」的救護模式不再適用,也更有賴院前的良好創傷照護,才能讓傷者有最大機會存活。
此外還有提及許多在戰爭時所面對的醫療挑戰與建議,包含: 1. 原本需要數月才能逐步達成全面醫療戰備(如裝備、衛材、藥品),卻突發且持續地維持於備戰狀態,同時面臨人員物資的持續損失及後勤作業的困難,當衝突規模越大、時間越久,這些挑戰所帶來的影響也會越大。 2. 戰時需要持續並且快速有效地訓練大量的突擊兵具備一定程度的戰術醫療知識及技能,以支持部隊的醫療需求。 3. 根據戰爭動態(如守勢或攻勢)來調整重點與優先事務,像訓練、治療、補給等。 4. 現代武器的研發以及時刻改變的戰略都會影響到傷者的照護條件,以及戰爭不同階段主要的受傷型態。 感謝這些醫療人員在如此艱辛的環境中留下寶貴的經驗,讓身在萬里之外的我們也能受益,也希望這場為期兩年的戰爭早日結束。雖然台灣面臨的風險可能與烏克蘭不同,但在任何大規模災難發生之前,我們需要深入閱讀、分析並靈活思考,以制定出實際的醫療應變計畫,以應對任何突發狀況,提供最佳的緊急救護。 參考資料: 1. The New York Times - Troop Deaths and Injuries in Ukraine War Near 500,000, U.S. Officials Say (https://www.nytimes.com/2023/08/18/us/politics/ukraine-russia-war-casualties.html?smid=url-share) 2. War in Ukraine: TacMed Lessons Identified - INTERNATIONAL LEGION MEDICAL SERVICE:PROPOSAL OF CHANGES 3. 陳伯銓潘師典陳俊宏(2022)。戰術區醫療照護。台灣急診醫學通訊第五卷第二期。 4. TacticalCombat Casualty Care (TCCC) Guidelines: 25 January 2024 (https://www.jsomonline.org/Updates/209951480Deaton.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