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六卷第六期 演習計畫書簡介
1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2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3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 前言 過去台灣的演習很多都是寫好腳本讓參演者照稿演出,但是隨著大家對於演習的認識,有越來越多單位開始籌畫與執行所謂的無腳本演習。然而「無腳本」演習本身就有一些名詞上的謬誤:過往演習的腳本,往往是指參演者在演習前必須熟讀的台詞,走位,在演習當天,參演者依照腳本的內容表演給評核人員看,這樣的演習方式有諸多壞處,效果也很差。隨著無腳本演習逐漸興盛,矯枉過正的結果也衍生出一些問題,因為覺得無腳本,也就不需要針對演習撰寫甚麼參考文件,只要有情境就好,結果反而導致演習時一片混亂,所有演習參與者無所適從,甚至發生衝突,當然也無法達到演習原有的目的。因此演習還是應該要有可以參考的文件,將演習規劃、設計及參與者的須知整理列出,提供給所有參與者參考。 因此我們應該要將演習「腳本」正名,標準的名稱應該是「演習計畫書」,而演習是「需要」演習計畫書的。演習計畫書的內容依照演習規模、形式而有所不同,但建議基本上應該包括以下項目:
一、名稱 每個演習都需要一個名稱,這個名稱不用太複雜,但是要讓所有參與者知道是哪一個演習、不會搞混。此外,演習中的所有文件,都需要使用同一個演習名稱,以免溝通協調時的混淆。
二、行程 演習行程應說明演習的時間、地點及對應人員:時間方面,包含進行過程的日期與時間,演習當日的準備工作與結束後的討論活動,都需要標註在演習時間表中。如果演習後一段時間有檢討會議,也需要特別註明其時間。地點方面,包括討論型演習的會議室、操作型演習的場地,以及演習說明會、檢討會的場地,尤其當場地不只一處時,更需要表列清楚;詳細地點可以標註在地圖上,作為計畫書的附件。演習計畫書會將以上這些資訊整理成行程表,向參與者說明哪些人員在何時要前往哪個場地。
三、範疇 演習範疇說明演習的大方向以及框架,通常包含以下項目: 1. 演習依據:說明舉辦這場演習的根據,例如危機管理委員會的決議、衛生局的公文、評鑑條文…等,以及演習的參考資料,例如醫院的緊急應變計畫。 2. 演習目的:說明為什麼舉辦這次演習,例如加強應變人員的技術操作、評估現行應變計畫的可行性、練習新購買的設備使用…等。 3. 演習形式:說明這次演習是哪一種,例如桌上模擬演習、技術演練、功能性演習…等。如果參與者對於該形式不熟悉,則需要加上相關說明。 4. 演習中預計發生的危害或會使用到的核心能力:可以先向參與者說明在這場演習中會模擬的危害,例如火災、地震…等,讓參演者知道會需要處理什麼危害;或是列出這場演習中參演者會使用到的核心能力,例如災害現場安全評估、大量傷患檢傷分類…等;也可以將這兩者都列出,因為對於演習規劃與準備來說,危害和核心能力是一體的兩面,演習規劃團隊可以由此設計演習場景與事件,參演者也可以知道演習前有哪些待完成的準備工作。
四、目標 與演習目的不同.演習目標是說明希望參演者在這場演習中呈現或達到的成果。演習規劃團隊需要根據這些目標設計後續的場景與事件,其他參與者也可以由演習目標進一步了解演習規劃團隊的想法。
五、預設場景 通常是一小段的敘述,說明這場演習預計發生在什麼樣的場景,包括在演習中模擬的時間、地點、天氣…等資訊,例如『X月X日星期一,凌晨3點,天氣為雨天,氣溫14度,醫院內的值班人員都在進行自己負責的工作』。演習規劃團隊藉由這個資訊,讓參演者知道演習預設發生的時空背景,幫助參演者進行演習前的準備。
六、演習規則與參演者指引: 向所有演習參與者說明這場演習的相關規則與注意事項,通常包括以下項目: 1. 參與者角色與責任:說明參演者、模擬者、控制者、輔助者、評估者各為哪些人(或單位),負責的工作為何,以及如何辨識(例如控制者會穿著演習背心,標示其職位)。 2. 演習的假定:在演習中一定會有部分假定與模擬,必須在演習前向參演者說明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模擬)的,避免演習進行時的混亂。 3. 預警或無預警:說明這場演習是在約定好的時間進行(預警),或是在不先告知參演者何時發生的情況下進行(無預警)。 4. 演習進行規則:說明演習進行的規則。在討論型演習(例如桌上模擬演習)中,需要說明輔助者會用什麼方式傳達事件給參演者,參演者如何進行討論與報告,在操作型演習(例如全面性演習)中,除了事件的傳遞與接收方式外,還需要說明對一些模擬項目的操作或應變方式,特別是一些侵入性的處置,例如演習中病患氣管內插管的進行。如果演習規劃團隊希望參演者在演習中使用某些表單,也需要在此說明,並將表單放在計畫書附件中。 5. 演習安全規範:包括演習地點可能的危害分析,如果出現緊急事件時的應變,緊急醫療的提供方式,安全控制方式與人員規劃,及演習中真實災害發生時的應變…等。 6. 演習中的聯絡方式:說明演習進行時,參演者彼此間的通訊規則,以及參演者與模擬者、演習輔助者、控制者間的通訊。 7. 媒體與觀摩者規範:如果演習有觀摩者或媒體,需要在計畫書中說明觀摩者與媒體應遵守的規定,以避免干擾演習的進行。
七、後勤 這部分主要是跟演習相關的後勤規劃。演習規劃團隊希望參演者在演習進行前準備的事項,會在這個段落中說明。通常包括以下項目: 1. 交通:說明參與者如何到達與離開演習場地,包括使用的交通工具、停車相關規定…等。如果演習場地有人員進出管制,也要在此說明。 2. 服裝與人員辨識:如果演習規劃團隊對於參與者有服裝規定,會在此說明。例如『請參演者穿著所屬單位工作用服裝』、『請穿著輕便、可以弄髒的衣物』或是『不建議穿著高跟鞋或拖鞋』…等。如果演習規劃團隊有人員辨識上的規劃,例如需配戴有照片的專業證件,也可以在此說明。 3. 食物飲水:包含演習規劃團隊準備的,以及參與者需自行準備的,特別是較長時間的演習。例如說明主辦單位是否提供餐飲、演習中場是否有點心飲料…等。 4. 通訊:這部分主要是所有參與者與演習規劃團隊間的通訊,例如準備期間有疑問時聯絡的窗口。詳細的聯絡資料可以做成通訊錄,放在計畫書附件中。
八、附件 這部分主要是列出參與者會用到、但是頁面較多而不適合直接放在計畫書中的資料,例如演習場地地圖、通訊錄、參考文件、演習中用表單…等。 九、結語 藉由演習計畫書,演習規劃團隊才能夠展開後續規劃與設計,演習的協辦單位、贊助者、指導單位、觀摩者也才能了解演習進行的方式,使參演者開始進行演習前的準備,讓各單位都有所依據、彼此協調,以強化演習的功效,減少演習的衝突與壓力。雖然演習計畫書的項目眾多,但是演習規劃團隊可以依照自身需求進行增減,或是將重要資訊整合,使演習雖然無腳本,但是能夠有系統、有秩序的執行。
參考資料: 1.Regina Phelps (2010). Emergency Management Exercises:From Response to Recovery: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design a greatexercise (1st ed.). Chandi Media. 2.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Evaluation Program (https://www.fema.gov/emergency-managers/national-preparedness/exercises/hseep) 3. Exercise Plan Template (https://ioem.idaho.gov/wp-content/uploads/2018/10/Exercise-Plan-Template.docx) 4. WHO Simulation Exercise Manual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WHE-CPI-20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