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六卷第四期 點閱次數:4 PDF下載次數:0 建構安全、公平、以人為本的遠距醫療---(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 前兩期介紹『遠距醫療:確保安全、公平、以人為本的虛擬照護(Telemedicine: Ensuring Safe, Equitable,Person-Centered Virtual Care1)』報告中,推動遠距醫療六大構面中之可近性、隱私性及診斷精確性。本期將接著介紹該報告對溝通(Communication )及心理與情緒安全(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Safety)兩個面向之建議。 四、溝通(Communication) 遠距醫療照護提供者,須接受特殊溝通技巧之培訓。技術障礙是造成遠距溝通挑戰之一,例如當視訊或音訊品質下降、不穩,或患者連線困難時,溝通障礙便會發生。低收入患者可能因無足夠基礎設備來支持遠距診療,而導致醫療不平等。某些殘疾(例如,視障、聽障)患者,也可能面臨遠距診療的溝通障礙。至於不同語言,亦可能增加溝通難度。 使用遠距診療時,還需考慮情緒和心理溝通方面的挑戰。遠距診療很難與患者建立融洽關係,亦無法從患者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中,捕捉到微妙線索。視訊診療易讓人感到冷漠和疏遠。然而,對某些患者而言,遠距診療反而提供較多心理安全,從而加強融洽和溝通。一些患者在自己家裡,可能比到醫療機構感覺更舒服。視訊診療時,患者相對地得到更多關注,因實體就診時,醫師經常只專注於電腦屏幕。
培訓可幫助照護提供者,調整其遠距診療方式。某些醫療保健系統提供一些進行遠距診療的指導4。 五、心理與情緒安全 心理和情緒安全與隱私性、溝通密切相關。身體安全與患者心理和情緒安全同樣重要。與患者面對面溝通有一定的優勢。同一房間內理學檢查,包括適當觸摸,可與患者建立融洽的關係,這無法在視訊情境中完全複製。而窺見患者居所,亦可能讓其因私人空間受侵犯而感到不適。但仍有些患者覺得能在自己家中看診,反而感到更安全、更舒適。醫院和其他臨床環境,常因戒備森嚴而令人生畏。遠距診療能減少親自就診時產生之壓力。 良好「視訊溝通方式」的培訓和準備(如上所述),可與患者建立心理和情緒安全的有利條件。 參考資料 1. Perry AF, Federico F, Huebner J. Telemedicine:Ensuring Safe, Equitable, Person-Centered Virtual Care. IHI White Paper.Boston: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2021. (Available at www.ihi.org) 2. AskMe 3®.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3. AlwaysUse Teach-Back! Training Toolkit. 4. Millstein JH, Kindt S. Reimagining the Patient Experien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NEJM Catal Innov Care Deliv 2020. DOI:10.1056/CAT.20.0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