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六卷第一期
刊登日期:2023/02/24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6(1) : e2023060103回上頁

不可不知的免疫系統疾病陷阱

方智鴻、左華韋、張昱、蔡正儀、鍾睿元  

台北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部


案例 

「我發燒了,而且全身都不舒服。我覺得胸口有點悶,肚子也怪怪的,呼吸也有點困難。但這一陣子全身都不對勁……

R1小泰一邊聽病人抱怨一邊確認檢傷資料。25歲女性,體溫39度,他心想這是今天第N個發燒的年輕人,十天的春節連假讓旅遊業大爆發,也讓COVID-19確診個案一起大爆發。不過再往下看,他就發現有些不對勁。

「血壓90/70、血氧93%、心跳140……

CR阿彭恰好路過,他看了看病人,又看了檢傷資料一眼,搖頭說:「這個不能當一般COVID放回家觀察,還是留下來做檢查吧。她有什麼過去病史?」

「門診紀錄說她有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Hypothyroidism。」

「抽血和快篩之外,EKGCXR記得要開。找個位置讓她戴O2。」

小泰照著學長的吩咐開了檢查單,但是直到一個小時後他點開影像,才發現大事不妙。他衝進急救室,大叫:「學長,剛剛那個年輕女性——

「那是個典型的Water bottle sign。」阿彭早已看過X光,他說:「我剛剛做了Point-of-care-ultrasound (POCUS),有massive pericardial effusionbilateral pleural effusion,不過還沒有tamponade sign。抽血有點anemiaC-reactive protein (CRP)很高,但White blood cell (WBC)卻不高。不知道這個水到底是哪裡來的,是pericarditis、感染、還是腫瘤……無論如何,我已經聯絡了心臟科的張醫師,他說只要電腦斷層沒看到腫瘤,可以先收進心血管加護病房再檢查。」

 

雖然沒有診斷,不過既然心臟科願意收,眼前又有海量的病人,兩人很快就把她拋諸腦後。直到一個禮拜後他們又一起上班,眼角餘光恰好看到張醫師路過,才再次想起這個病人。

張醫師,上禮拜那個pericardial effusion的年輕女性,後來是什麼問題啊?」

一聽他們提起那個病人,修哥擺出誇張的苦瓜臉。

「那個病人真的是峰迴路轉。上去兩天後開始喊腹痛,超音波發現ascites,但怎麼找都找不到感染或腫瘤,燒也一直不退。」

他停頓了一下,彷彿故意要釣兩人胃口,才繼續說:「最後實在找不到原因,驗了Anti-dsDNA,結果她是個新診斷的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合併serositisperitonitis!」

 

流行病學

紅斑性狼瘡(SLE)好發於15歲至45歲的育齡期女性,女性發生率約為男性之10倍,與賀爾蒙雌激素影響有關,不過男性、小孩及老人仍可能罹患此病。除內分泌系統之外,致病機轉還包含環境藥物遺傳基因等多重因素共同導致發病。

根據2010年健保資料庫,台灣盛行率約為30-80/10萬,平均2000人就有一位患者,因地區及人種而有所差異。

 

診斷標準

目前較常用的診斷標準有1997 ACR criteria2012 SLICC criteria、或2019 EULAR/ACR criteria,其中最廣泛使用的還是1997ACRcriteria。根據此診斷標準,以下11項診斷條件只要符合4項以上,即可診斷為SLE

1.臉頰紅斑(蝴蝶斑)

2.圓盤狀紅斑。

3.光敏感(曬太陽後皮膚出現異於常人之嚴重反應)。

4.口腔或咽喉潰瘍。

5.關節炎。

6.漿膜炎(心包膜炎或肋膜炎)。

7.腎病變。

8.神經或精神病變。

9.血液病變(如溶血性貧血、白血球低下、淋巴球低下或血小板低下等)。

10.免疫系統病變:Anti-ds DNAAnti-Sm Ab陽性、狼瘡細胞(LE cell)陽性,梅毒血  清檢查(VDRL)偽陽性。

11.抗核抗體(ANA)陽性。


疾病分級與治療

在討論治療之前,我們必須針對SLE做嚴重度分級,不同分級的治療原則並不相同。SLE可以分成輕度中度重度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是常用的分級系統之一。


 SLE的治療應考慮達標治療,意即積極控制疾病活動度,提升長期預後及生活品質,避免器官不可逆損傷,在最低限度的藥物下預防下一次可能的復發。


第一線治療

第一線治療藥物為hydroxychloroquinequinacrine抗虐藥物,此類藥物不具免疫抑制效果,同時較少嚴重副作用。但此類藥物仍可能會影響視力,且應注意不可用於蠶豆症患者。

輕度、中度及嚴重

輕度中度症狀的患者,可先給予 ≤ 0.5mg/kg/day的口服prednisolone,再逐漸減量。在嚴重甚至有生命危險的患者,Glucocorticoids是可以考慮的藥物。嚴重的病人建議給予高劑量methylprednisolone IV (250-1,000 mg/day for 1-3 days) ,再轉為口服。

第一線治療未改善

若第一線的治療未能改善症狀,可以考慮免疫抑制療法,包含methotrexateazathioprinemycophenolate mofetil或少量cyclophosphamide。上述療法不適合或患者狀況不佳時也可考慮單株抗體,常見的有 belimumabAnifrolumabRituximab等。而血液疾病患者,IVIG也是可能的治療。

其他症狀治療

治療SLE本身時必須同時治療其他非特異性之症狀,包含給予NSAIDs減緩肌肉關節疼痛,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或是針對有神經學症狀之個案給予抗血小板藥物等。


急診醫師的挑戰

       在此案例中,患者以嚴重的漿膜炎(serositis)作為SLE的初始表現,合併心包膜積液和急性腹膜炎伴隨中度腹水及少量胸腔積液。雖然SLE被歸類是一種慢性多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急性發作時仍有不少致命的併發症,且許多急症在SLE病患的盛行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要如何辨識出這些危險的症狀,並處理緊急的併發症對急診醫師是一大挑戰。

心血管系統

動脈粥狀硬化在SLE患者中比一般人更為普遍。冠狀動脈疾病SLE患者中的比對照組高 4-8 。在患有SLE的年輕女性中,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了50

呼吸系統

急性狼瘡性肺炎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肋膜痛低血氧發燒,胸部X光上的浸潤可能是單側或雙側的,需與感染造成之肺炎做鑑別。

腸胃道系統

有急性腹痛症狀的SLE患者須小心腸繫膜血管炎,此為SLE的潛在致命併發症且常被診斷為其他腸胃道疾病。出現急性腹症(acute surgical abdomen)SLE患者死亡率接近50%

血液系統

血液學併發症包括血小板減少症溶血性貧血嗜中性顆粒球減少症災難性抗磷脂抗體症候群血栓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可能需要盡快給予IVIG或血漿置換。

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方面,癲癇發作是狼瘡患者常見的合併症。患者同時更易罹患中風、中樞神經感染病變

特殊族群:孕婦

與健康女性相比,患有SLE的懷孕女性具有更高的母體和胎兒風險,包括早產計劃外剖腹產胎兒生長遲滯子癇前症子癇症


 參考文獻

1. 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 http://www.sle.org.tw/front/bin/home.phtml

2. 綜論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及 2019 年歐洲抗風濕病聯盟暨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治療指引 http://www.tsim.org.tw/journal/jour32-2/04.PDF 

3. Salmon JE, Roman MJ. Accelerated atherosclerosi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 management. Curr Opin Rheumatol 2001;13:341-4.

4. Fanouriakis A, Kostopoulou M, Alunno A, et al. 2019 update of the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n Rheum Dis. 2019 Jun;78(6):736-745

5. Fava A, Petri M.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a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J Autoimmun. 2019 Jan;96:1-13

6. Dotan, I., and L. Mayer. “Nonhepatic Gastro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2004): 975-92. The Gastro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The Open Autoimmunity Journal, 2009. Web. 21 Aug. 2016.

7. Khurana, Ritu.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Pregnancy.”: Practice Essentials, Overview, Pathophysiology. Medscape, 29 Apr. 2014. Web. 21 Aug. 2016.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