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五卷第三期 拯救哽噎患者的一線生機 — 新式攜帶式無動力抽吸儀器
一、前言 哽噎(Choking)是每個人都可能遭遇的事件,在全球也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目前面對哽噎患者的標準處置措施為腹部衝擊法(即哈姆立克法),操作失敗則嘗試背部拍擊、胸部衝擊或使用forceps,但可能都沒有任何設備可以幫助即將窒息受害者獲救,然而,新式可攜式無動力抽吸裝置對於有窒息風險的口咽吞嚥患者則有潛在的用途。 二、背景 吞嚥是需要骨骼肌肉相互配合的複雜過程。許多狀況都可能導致口咽吞嚥困難,包括中風、巴金森氏症、重症肌無力、腦性麻痺、兩歲以下吞嚥尚未發育完全的孩童或吞嚥功能退化的年老患者都可能缺乏吞嚥功能的協調性。哽噎急症,表示完全的呼吸道阻塞,大腦的傷害在五分鐘之內發生、腦細胞死亡則在缺氧後接踵而至。針對哽噎患者的緊急處置,1974年開發出腹部衝擊法,在孩童則使用背部或胸部拍擊法,但是在許多狀況都無法執行,例如輪椅上的患者、孕婦或病態性肥胖者。上述技術失敗後,嘗試使用器械如Magill forceps可能可以成功,但相對較為侵入性,且需要透過訓練才得以進行。如上種種原因,可能導致拯救哽噎患者的困難重重,新設計的可攜式、無動力抽吸裝置,將能解決由於患者姿勢及體態所導致的難點,使窒息患者獲救,除此之外其中產生抽吸所產生之負壓只下傳至阻塞物,減少肺實質傷害。 三、儀器運用 步驟一:將面罩蓋過哽噎患者的鼻子及嘴巴,用手將面罩與患者臉部密封。 步驟二:擠壓活塞部分將空氣透過單閥設計擠壓出去。 步驟三:手維持面罩及患者臉部的密封狀態,同時將儀器活塞部分往上拉形成產生333.16毫米-汞柱的壓力抽吸狀態使阻塞物成功移除。 透過使用者反饋的文獻記載統整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不分年齡共60位。其中導致吞嚥困難的狀況包括年老、失智、唐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神經退化疾病、中風及巴金森氏症等。使用適應症包括坐在輪椅上的患者、太虛弱不能執行腹部衝擊法及經皮胃造廔患者等。其中多數在使用儀器移除阻塞物後成功獲救,且恢復正常生活無其他並發症,雖然也有患者在移除阻塞物後仍然不能順利復甦成功之案例,但能夠早點移除阻塞物患者之預後較佳。 四、結語 因為腦部缺氧發生時間短暫,異物梗塞的院前處理更刻不容緩且改善患者預後。但當腹部衝擊法或傳統操作失敗時,使用此簡單易學、可攜式無動力非侵入性抽吸裝置也許可以挽救一位口咽吞嚥困難哽噎的緊急狀況成人或兒童。 參考文獻 1. McKinley MJ, Deede J, Markowitz B. Use of a Novel Portable Non-powered Suction Device in Patients With Oropharyngeal Dysphagia During a Choking Emergency. Front Med (Lausanne). 2022 Feb 2;8:742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