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五卷第三期 主編的話
編輯這期通訊月刊,正值台中進入Omicron疫病高峰。大家除了堅守崗位迎戰疫病,甚者接下確診者分流照護,快篩採檢、給藥,遠距視訊診療的工作。在百忙中,非常感謝台中、彰化的EMS指導老師們,對中文通訊月刊的支持,從集思廣益提供題目到如期交稿,展現出急診人團隊合作能力與完成任務的效率。 本期內容有鍾侑庭主任的{建構與急診一致的到院前檢傷分類系統}。鍾主任多年來積極參與五級檢傷的推動,期望我們EMT藉由更細緻的檢傷分級方式提升危急判斷的能力,進而減少後送爭議 ; 醫院端更可藉由一致的檢傷評估提早危急啟動,進而提升OHCA及三大急症等危急個案在醫院的處置時效與預後。期望未來一致的檢傷分類制度落實到院前端與醫院端緊急醫療救護無縫接軌的目標。 有謝佳銘醫師「救急救難一站通」,提出執行策略與方法,希望透過跨部會共同合作,強化緊急醫療救護之銜接,精進緊急醫療救護品質。建置共同性基礎服務及緊急救護管理系統、推動緊急醫療救護資料標準化、建構區域基礎數位建設外推模型、健全科技數據,建構連結衛生及消防單位之本土資訊交流平台,去完成緊急醫療救護大數據資料庫,對救護資料做即時性的分析與並妥善的調度分流救護資源。 有黃泰霖醫師如何運用四大關鍵團隊資源管理,領導能力 (Leadership)、狀況監控(守望、Situation Monitoring)、互助合作(相助、Mutual Support)及溝通 (Communication),發揮1+1>2的效果,來提升OHCA病患的救活率。 有林金翰醫師幫我們複習院前EKG應用與重要性,利用科技輔助 (人工智能或通訊/視訊軟體) 即時判讀院前心電圖且預報醫院端啟動心導管室準備,在將來AI 技術更為成熟,克服數位落差及應用。 有劉健佑醫師提出遠距醫療的應用,成為照護持續性的重要工具並提升照護效率。除在急性冠心症的病患,應用到院前12導程心電圖,在急性腦中風方面,Mobile Stroke Unit (MSU)的概念在救護車裡面配備電腦斷層設備,檢驗室設備,以及可以跟腦中風中心的醫療團隊即時聯繫的通訊設備。 有陳柏匡醫師介紹到院前創傷救命術(PHTLS),將在現場處置時間減到最少(小於十分鐘),對傷患進行快術有效正確的處置,訓練第一線的到院前照護救護員能迅速有效率地評估及處置患者。 有彰化EMS楊志源及陳愉安醫師幫我們介紹{拯救哽噎患者的一線生機 — 新式攜帶式無動力抽吸儀器},提供當腹部衝擊法或傳統操作失敗時,簡單易學、可攜式無動力非侵入性抽吸裝置,增加挽救一位口咽吞嚥困難哽噎的緊急狀況成人或兒童的機會。 以上內容為一時之選,請大家參閱討論。 中國醫藥大學 賴慶元
彰化基督教醫院 林晏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