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四卷第六期 從成大急診技能區談急診操作型技能之教育訓練
成大醫院急診醫學部 急診操作型技能之特點 在急診的操作技能有以下兩特點;技能涵蓋層廣且需快速完成;環境擁擠且開放。 通常會操作到的技能可分為幾個面向1(如表一)。這些技術除了涵蓋層面廣泛,更有許多為平時不常用到但緊急時需快速施行的急救技術(如環甲膜切開術、心包膜積液抽吸、急產、小兒復甦技術等等)2。因此,除了習得各項技術之技能之外,定期熟悉其操作也是很重要的。 急診部門相較其他環境(門診、病房、手術室等地)有其獨特性:病床空間通常較為狹小,環境較為開放。不同時間、環境,所需執行的技術需求大相徑庭。因此,如何取得足夠的操作空間、減少外界干擾並能顧及病患隱私,無論是在急診動線規畫亦或是在實際執行床邊技術時都是很重要的考量點。
急診操作型技能之特點 在急診醫師的專業養成過程中,習得、熟悉且內化各式技能,是住院醫師養成階段很重要的訓練。 行為學習理論(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在技能教育中主要的學習理論:透過刺激(stimuli)、回饋(feedback)、獎勵(reward)建立學習架構,再用客觀的評估工具進行評估(如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s)、操作技能直接觀察評估表(DOPS)等)。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便是其應用的代表之一2,3。而在教學模型上則有Peyton's method和Robert Gagne's method(表二),亦有混合兩者之作法4。
一位學習者熟習一項技術的過程,大致可分為八個階段,而在實行這些教學階段的過程中,則有傳統課堂教學(包含講義/聲音/圖像/影像/電腦等媒介)、模擬教案(包含擬真教具、動物、大體、標準病人等)等分別適合不同階段運用的教學工具5(表三),可依各技術之需求選擇最適之教學模組。在醫學教育中,由實際照顧病患過程而得的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占了很大比例3,然考慮到急診之特性及病人安全,模擬教案在那些實施頻率較低的技能為一重要的教學工具2,6;至於近年熱門的VR虛擬實境,隨著其發展技術的進步,未來在急診之影像導向技術(如video laryngealscope、fibroscope、超音波等)的訓練中也許可期待它會有更多的角色2。
急診的臨床技術,因場域及工作內容有其廣泛及獨特性。如何建立好的教學及操作模型十分重要。 不論是傳統的課堂教學,臨床演練,再到近年興盛的擬真工作坊;都是縮短並強化學習者在整體評估-整合-操作的學習曲線。 成大急診技能區之實行 成大醫院急診部在2020年九月重新規畫急診內部動線,除了將原本的急診內科/急診外科合併並重新規畫空間之外,也設立了專門用以操作技術之技能區(圖一)。臨床技能區域集中置放管理常用技術的器械,衛材,超音波外,設有獨立床位及監視器,配備專用電腦及參考資料區外(圖二),更設有專責的護理師和實際執行技術的輪值醫師。技能區的設置,能有一獨立而充裕的空間從事各項技術之外,也規畫專責的主治醫師負責住院醫師之各項臨床技術教學。 圖一 技能區空間配置;住院醫師操作傷口沖洗 診療區醫師若評估病人在診斷/治療上有需求,可開立需求單(圖二)。需求單的內容包括焦點式超音波掃描、體液抽吸、建立管路、創傷處置等技術。技能區的住院醫師在收到處置需求後,首先會再次評估並確認病患是否符合該處置之適應症,接著便會進行事前準備、在專責主治醫師的監督下執行該臨床技術、並與其討論過後紀錄該檢查報告/操作內容。目前,除了白班有專責技能區的住院醫師,其他時段仍是由診療區的住院醫師(含PGY及外訓醫師)至技能區處理自己的病人;若為急救中或病況不穩患者,則由原負責醫師優先處置。若仍需技能區醫師協助,輪值的住院醫師也可機動至床邊執行配合急救措施(相當於獲得暫時extra人力);此外,若是需要次專科介入協助的較簡易手術,也可於此區進行,如床邊清創,斷指截短等。 圖二 需求單;專用電腦及參考資料區 在這樣空間安排及制度之下,操作者能在獨立的專責空間進行臨床技術,讓病患盡速接受處置。也讓病患隱私及無菌受到更多保障。專責技能區的主治醫師,能夠給予住院醫師完整即時的回饋;實習醫學生也能在此區觀摩累積經驗。技能區施行至今一年,我們觀察到病患從看診至接受治療的時間縮短,也明顯感受到科內住院醫師臨床技能的成長。不過,我們也觀察到潛藏的問題。當看診和操作技能醫師分流,可能會弱化整體評估以及Point-of-Care的精神;非所有主治醫師皆熟悉所有臨床技能。該如何配置專責主治醫師以平衡教學及臨床內容,甚至發展專責教學班、種子教師、以及住院醫師技能執行力評核,是未來能發展的方向。 急診技能無論在其廣度及深度上都有其獨特性,我們會朝此目標持續努力邁進,除了建立完整的制度和環境,更希望能顯現出急診醫師相較於其他科別,在這些技術上的專業和角色。 參考文獻 1. Beeson MS, Ankel F, Bhat R, Broder JS, Dimeo SP, Gorgas DL, Jones JS, Patel V, Schiller E, Ufberg JW; 2019 EM Model Review Task Force, Keehbauch JN; American Board of Emergency Medicine. The 2019 Model of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Emergency Medicine. J Emerg Med 2020;59(1):96-120. 2. Wang EE, Quinones J, Fitch MT, et al. Developing technical expertise in emergency medicine--the role of simulation in procedural skill acquisition. Acad Emerg Med 2008;15(11):1046-57. 3. 紀志賢、楊志偉。急診場域常用學習理論簡介。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1(1). 2018. 4. Arja SB, Arja SB, Fatteh S. The hybrid model of clinical skills teaching and the learning theories behind it. J Adv Med Educ Prof 2019;7(3):111-117. 5. Chapman DM. Use of computer-based technologies in teaching emergency procedural skills. Acad Emerg Med. 1994 Jul-Aug;1(4):404-7. 6. Davis D, Warrington SJ. Simulation Training and Skill Assessment in Emergency Medicine. 2021 May 9.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