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四卷第一期 急診室老人的診斷技巧
我國老人之人口比率將於2025年達到20.7%。在超高齡的社會中,急診醫師將面臨越來越多的老人求診。但是,老人的疾病常常以「不典型」症狀表現,而且老人訴說的病史總是模糊不清,急診醫師很難獲得完整訊息,因此急診醫師要靠敏銳的診斷技巧以避免延誤診斷。 我以下面的案例說明這些技巧之具體內容。
這個老人模糊之主訴及看似正常的身體檢查,急診醫師找不到診斷突破口,在此情況下,很容易被尿液檢查異常而認定是UTI診斷,卻忽略隱藏之診斷。急診醫師要反思的問題是:
針對上述問題,逐一分析如下。 分析1 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其尿液檢查會有WBC 及bacteria,所以只有尿液檢查異常不代表有尿路感染,要搭配其他感染症狀(頻尿、發燒等)是否存在,比較能下判斷。曾經有心肌梗塞的老人,Troponin-I常常升高,很難就此解讀為新發作之心肌梗塞。如果Troponin-I是正常值,就有信心「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因此用正常值來做「排除」是合理的。綜合上述,這個老人診斷UTI或NSTEMI的支持證據非常薄弱,急診醫師必需了解老人檢驗值之解讀與一般成人不一樣,要尋求其他可能診斷,避免認知偏差(錨定效應或太早結案)。 分析2 老人的重大急症表現,不一定會像成年人般呈現典型主訴。例如腹膜炎卻無腹痛,敗血症不會發燒,心肌梗塞沒有胸痛,這些現象在老人都會發生。另外,老人通常不是很好的"historian",所以不要指望他能提供有條理且用字準確的病史,常見模糊的主訴如「頭暈、虛弱、跟以前不太一樣」,當出現這種沒有線索的陳述,急診醫師必須自我提醒,地雷藏在其中。一定要另闢蹊徑或再詳細的問主要照顧者以獲得線索。 分析3 很多老人因為生理老化或是其慢性病藥物之作用,當遇到stress(如sepsis, major trauma)時,並不會在生命徵象中顯示心搏過速(Tachycardia)或是血壓低的危險徵兆,因而讓醫師掉以輕心。以這個病人為例,他平常心跳約50-60/min,血壓140-150mmHg,此次生命徵象血壓130/80mmHg、心跳90/min,對他而言,這些生命徵象看似正常,但其實已經受stress影響。 分析4 老人常有多重疾病(Polymorbidity),並且使用多種藥物,疾病與藥物彼此影響,增添疾病顯現的多樣性。因此,在老人的疾病診斷技巧上,不能忽略探查其藥物使用狀況。雖然健保雲端藥歷可以提供期最近的使用藥名,但是在坊間藥局買的藥物不會列在雲端中。此病人的藥袋,經急診醫師與家屬逐一核對使用時間、劑量,發現藥袋內有長效型抗組織胺藥物。這是二週前病人在藥局購買,用來治療感冒症狀,但卻一天服用四次,隔天散步時曾因頭暈不穩跌倒及撞到頭。從藥袋中,逐一檢視藥物使用的方法,這種方式英文稱Brown Bag Biopsy,是一種耗時,但是回收報償極高的診斷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