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三卷第四期 克服工作中的衝突:溝通、解決衝突、協調
臺大醫院 急診醫學部
急診醫師在工作中常常遇到衝突,雖然我們大多會盡力避免,但是衝突仍然是急診醫師在日常工作中難以避免的。我們不需要喜愛與他人爭論不休,但我們也沒有理由畏懼。衝突時常包圍著我們,工作時衝突是一個絕佳的轉機,如果處理得宜,衝突可以帶來有實質意義的改變。衝突需要仔細的聆聽,在此刻可以開始系統上的進步或促進一個與病人或同事教育的時刻。下次當你在急診遇到衝突時,以下是幾個具體的步驟是可以考慮使用的: 首先,承認衝突的存在。 如同太空人傑克.斯威格特 (Jack Swigert) 曾經說過一段著名的話:休斯頓, 我們有麻煩了。衝突發生時,你必須承認它的存在並感覺它。舉例來說,設想回想一個讓你身體緊繃、心情下墜的時刻,當一位年輕的骨科照會醫師,在適當的鎮靜藥物效果生效前,就嘗試對一個小兒有斷肢的病人進行復位的處置。在此刻你會覺得心揪在一起、胸口緊繃、胃糾結起來,請感受到身體正在傳遞的訊息,承認衝突的存在。 喘口氣 在承認衝突的存在後,請休息片刻喘口氣。有意識的呼吸可以減少身體因壓力所產生的反應,讓我們可以專注在問題本身,同時也可以協助我們進行行動計畫的建立。 接下來,建立行動計畫。 在著名的解決衝突書(Getting to Yes: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中,作者描述了建立行動計劃的四步驟: 將人和問題分開 聚焦在主要的利益,而不是角色 在最後決定前,提供多重可互益的選項 堅持一個架構在客觀基準上的結論 將人和問題分開 當遇到某些刺激時,我們都會有一些很自然的反射動作,比如一個需要關懷的病人不停地問一些重複的問題,或是照會醫師嘲弄我們的無能。碰到此類狀況時,我們自然的反應常是攻擊對方,但是這樣的舉動往往只會導致一連串沒有建設性地互相指責。然而如果我們可以將人和問題分開,衝突的焦點將會由人身攻擊轉為問題本身。不要去想「這位住院醫師有甚麼毛病!」如果朝向「甚麼因素導致這位住院醫師的行為? 」將會更有助於解決衝突。以前面曾提到年輕骨科照會醫師的例子來說,他也許從未處理過小孩接受鎮靜藥物的個案,也許他的臨床導師已經過勞到縱容這樣的狀況一再發生。將人和問題分開的思考方向,有助於我們形成一個非批判性的解決方案。 聚焦在主要的利益,而不是角色 我曾經照顧過一位少女,她已經頭痛了3個星期,因為頭痛的因素她無法到學校上學。她的媽媽發狂地要求醫師給予答案,她堅持要再進行頭部電腦斷層檢查,即使在過去兩周已經在外院進行過兩次頭部電腦斷層檢查,而且結果是正常的。在我聆聽了她媽媽的焦慮之後,我把談話的重心轉移到討論如何減輕她女兒的症狀,而不是討論是否要進行頭部電腦斷層檢查,我詢問了媽媽她最主要的利益,她希望讓女兒接受新的一輪輻射曝露?或是她希望討論頭痛其他的原因和處置策略?結果我們討論出一個理想的治療計畫,避免了一個可能是不必要的電腦斷層檢查。每個人都因此獲益。 在最後決定前,提供多重可互益的選項 以上述的個案為例,我重整了醫病討論,並為了媽媽建立了一些可以讓她和女兒討論的治療選項。這次急診的確花費了我一些時間,但是媽媽覺得我可以充分了解她的顧慮,而且她的女兒能因此有一個最佳的照護計畫。我也覺得很滿意,在急診能提供病人最佳的照護。藉由這樣的作法,提供病人多重解決的選項,可以增進病人的自主性,同時醫病雙方都能獲益。 堅持一個架構在客觀基準上的結論 透過這樣的運作模式,我們達成兩個目標:互助和團隊合作以形成客觀的共識,同時這是個雙方都認同的目標。 上述的做法代表著你解決衝突的方案,是以一個比較實質的方式進行,而不是僅僅因為我單方的意見。每個可能的解決方案都需要有客觀的推論過程,而且是基於雙方的同意。以與年輕的骨科照會醫師討論為例,你可能會想:我才是病人的主治醫師,骨科醫師只能在我認為適當的狀況下進行復位或是離開。此刻雖然你也遵循了上述建議的方式3(提供多重選項),但解決方案的選項並不是基於除了你的意見以外的客觀證據。如果是以客觀的基準所做的解決方案,你將會說:如果我們等幾分鐘後,鎮靜的效果出現時,病人將會比較舒服,而且你也會比較容易進行復位處置。如此一來,雖然你只是提供了一個選項:等幾分鐘,但是你以一個非批判性且客觀的方式,讓這個決定更加合理化。 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處理得宜,衝突可對尚未解決的問題,引導出有建設性的分享、利益和選項。衝突能誘發互相受益的改變,這改變所需要的只是一點討論的重整。所以請停下腳步認知自己的感受、深呼吸,然後建立一個具體的行動計劃,這計畫將能使你、你的同事和病人都受益。
參考文獻 Rosanna Sikora, Laura McPeake, Arlene Chung:Happiness and resilience in the life of an emergency physician. In:Rita A. Manfredi, Julia M. Huber. Being Well in Emergency Medicine:ACEP’s Guide to Investing in Yourself. 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2017; 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