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七卷第六期 《NEJM: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一個讓我發現「原來可以這樣想」的醫學podcast
彰化基督教醫院 急診暨重症醫學部 引言 手上有兩個病人正在急救,但開立醫囑時許多無用視窗跳出來要一直點掉讓你很挫折?面前這個病人自己是醫師,覺得特別難搞嗎?經營社群媒體獲得了很多粉絲,會不會慢慢變成自己不認識的樣子?為了獲得學生的高滿意度,就是要請客、好讓學生沒有壓力地快樂學習?跟病人討論住院治療計劃,但是他因為醫院的早餐很難吃所以正在鬧脾氣,有夠荒謬?這些感受也許翻個白眼嘆個氣就過了,時間一長也心如止水,因為現實就是如此,環境就是糟…但能不能針對現況做其他思考呢? 發現“Not Otherwise Specified”其實是個意外。一開始只是不喜歡串流軟體推薦給我的其他節目,因此找了數個大醫學出版社出品的Podcast,想用收聽量說服大數據我就是個醉心於各種醫學節目的聽眾,讓它推薦與醫學相關的主題,就這樣進入了主持人Lisa Rosenbaum的訪談世界中。 “Not Otherwise Specified”是一個NEJM出品的podcast,探討醫療圈內「大家都知道,卻沒人討論」的多元主題,從不同角度看待習以為常的醫療現象,更勇敢地挖掘一些像是住院醫師公會、學生自殺等具爭議或避而不談的議題與事件,邀請來自不同背景的專家、住院醫師或學生,激發意想不到的觀點交鋒。 研究與教學 在第一季的“The Motives of Medicine”中,受訪的醫師企業家Ethan Weiss提到了以盈利為目的的醫療產業可能會遇到的困境,及在疫情期間大量資金流入對新冠相關的研究,導致很多原本鑽研其他領域的專家轉而投入新冠相關計畫,當時如春筍般的許多研究不見得都有很好的品質,有些文章刊登後又需要發表修正聲明甚至撤回。他更一度成為社群媒體意見領袖,直到家人提醒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個陌生的樣貌,才發現自己(與人類)可能對於具備這樣的影響力及關注沒有抗拒的能力…..此集也分享了關於醫療資訊在社群媒體上的討論形式,讓一般民眾因發言者的不同動機與行為受到操控。 第一季後段的“Tough Love”關注教師的心靈健康及福祉,並探討許多關於學生福祉、教學評鑑、伴隨挑戰或壓力而來的收穫及令人困惑的政策等困難議題。這一期節目邀請一位前醫學教育領袖Amy Holthouser,分享現在的環境對醫學生的養成也許有些扭曲的關注,如以學生福祉為優先的教學調整,長期可能導致訓練不足,進而造成這些未來醫師的恐懼或無力。她提到消除一切可能被認為辛苦或難受的體驗,讓學生的滿意度都是百分之百,對未來接踵而來的測驗及執業可能是有傷害的。Holthouser醫師觀察到為了嘗試解決問題而被提出的某些政策,僅僅是看起來有做些什麼改變,但並不是真的為了解決問題,像是「用認知行為療法去治療斷掉的腿」。我覺得非常有趣,也感到十分悲傷。 性別的議題 在第二季的“Building Up without Breaking Down”這一集有一段對話深深地擊中我的內心。本集的主題是在訓練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可能感到不適的壓力與挑戰,以及如何面對及促進學習等。主持人邀請的其中一位受訪者是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整形外科訓練的住院醫師,她說她有天突然意識到當發現自己的抽血醫囑沒有被及時完成時,她需要對護理師說:「嗨,我知道你們真的很忙碌,我很不想要麻煩你們,但是這個真的很重要,可不可以抽空先幫我抽一下血?」,但是男性同事可能只要說「這個血兩個小時前就要抽了,我們趕快抽掉。」,護理師也只會覺得這位醫師真盡責。女醫師好像只有低聲下氣與被說看起來很驕傲冷漠兩種選擇—事實上,這集是我點進“Not Otherwise Specified”這個podcast的第一集,也正是這段話讓我把節目的所有內容聽完。在從汽車的音響裡聽到受訪者維妙維肖的臨床對話時,因為太過觸動,在開車時身上起滿了雞皮疙瘩—這就是平時不斷出現在自己工作中的對話,而之前我甚至沒有意識到這個現象。 結語 這個podcast探討與分享的主題非常多元,無法將它歸納到任何一個主題或類別,但集集都精彩萬分,發人深省。即使不見得每個主題都與自身強烈連結,相信也能從Lisa Rosenbaum溫和平靜傳達的內容中獲得許多啟發,推薦給各位。 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8Ak-hj5dgFJgQApqTb2xK1Nr6wDFTQ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