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七卷第六期 災難時期兒童病患照護重點
1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 2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兒童急診科 3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急診醫學部 前言 災難發生後,兒童的生存機率往往低於成人。以 2000 年伊索比亞飢荒為例,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是一般成人的兩倍。這主要歸因於兒童相對脆弱的身體結構,並且他們仍然依賴父母或成年人的照顧來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 兒童不是縮小的成人,無法以對待成年病患的思維類比至兒童身上。因此,災難時期的兒童照護與成人有許多差異,需要獲得更多的重視。 檢傷分級 兒童的檢傷或是其他傷病嚴重程度分級依據都與成年人不同,由於基礎正常值與生理參數差 異,成人分類所依據的數值無法完全適用於兒童。另外,由於兒童生理需求與適應能力差異, 使的兒童在某些狀況下耐受度會低於成年人而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分別以兒童檢傷、創傷分級與燒燙傷評估為例,呈現相關的災難時期兒童病患照護重點。 JumpSTART Pediatric Triage Pediatric trauma score (PTS) 燒燙傷評估 (Pediatric rule of nine)
災難時期延長照護需評估處理的問題 提供乾淨的水資源並維持清潔及衛生 過去的經驗顯示,難民營常常爆發大規模腹瀉疫情(如志賀氏菌、霍亂等感染),這與缺乏乾淨水源密切相關,而腹瀉是五歲以下兒童在災難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災難發生後,往往會中斷乾淨水源的供應,或導致水源被糞便、有毒化學物質或鹹水污染。兒童在面對這些糞口傳染病(如:痢疾、霍亂、傷寒、A 型肝炎、小兒麻痺、蛔蟲病等)較為脆弱,因此需要加強防範,而教導正確使用肥皂和洗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兒童在災難中因腹瀉而死亡的風險。 若兒童出現腹瀉症狀,首選治療方法為口服補液治療(Oral Rehydration Therapy, ORT)。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建議,兩歲以下兒童每次腹瀉應補充 60-125ml 的 ORT 溶液;兩歲以上兒童每次腹瀉應補充 120-250ml 的ORT 溶液。如果沒有現成的ORT 溶液,可以使用 1 公升的乾淨水,加入 2.5 克鹽和 30 克糖製成。對於嚴重腹瀉的情況,也可以補充鋅,以減少 25%的腹瀉時間和 30%的腹瀉量。對於嘔吐的兒童,可以優先嘗試口服補充水分,除非出現嚴重脫水(體重減少超過 10%)或無法口服的情況,才需使用靜脈補液(如生理鹽水或林格乳酸鹽液),而在進行點滴治療時,應特別注意避免過度補充水分,造成鬱血性心臟衰 竭。此外,在這些災難發生的地區,若出現痢疾、霍亂或血便狀況,應使用抗生素治療。 營養狀況評估及營養素補充 災難發生後,原本有慢性營養不良的兒童可能情況會惡化,特別是重度急性營養不良(SAM)。SAM 的定義為 WFH 低於中位數的三個標準差,或伴隨雙下肢水腫。這些營養不良的兒童死亡風險是健康兒童的 11 倍。建議為這些兒童提供即食療法食品(ready-to-use therapeutic food,RUTF),若家庭中有多個兒童,應為每個兒童提供足夠的 RUTF,避免食物被共用。同時,我們應提供足夠的微量營養素,以減少貧血、夜盲症、壞血病、糙皮病及腳氣病(Beriberi)等疾病的發生。此外,兒童嚴重營養不良容易出現低體溫和感染,應提供毛 毯以保暖並加強對各類感染的防護。 設置庇護所 災難發生後,房屋被毀,導致難民無家可歸,這對兒童尤其危險,因為兒童較容易失溫。災難救援小組需要依據當地氣候搭建緊急庇護所(例如:在冬季,庇護所的天花板應較低,以便保持室內溫暖;而在夏季,則需要較高的天花板以促進空氣流通)。煮食區域應具備良好的通 風,避免室內空氣污染,同時應確保兒童遠離火源,以防燒燙傷或火災事故。
如果庇護所規劃不當,可能會導致兒童容易生病。例如,擁擠的環境、不衛生的條件和水源難以取得,都可能引發傳染病的爆發。 提供醫療保健照護 災難醫療隊在建設暫時衛生醫療設施時,需要確保配備足夠的水源、冰箱、熱源、通風窗戶、蚊帳、疫苗、適用於兒童的藥物(如水劑抗生素)以及各類醫療用品(如:Broselow tapes、氣管內管、22 到 24 號 IV 導管)等。此外,所有器械必須經過徹底消毒殺菌,最佳選擇是使用一次性用品,以避免針刺傷害。 災難發生後,兒童性暴力和性傳染病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如果發生性侵事件,應提供性病暴露後的預防性藥物和避孕藥物。另外,研究顯示,自然災害後兒童虐待的發生率會上升, 須多加留意。 疫苗預防注射可預防傳染病傳播。麻疹是難民營最常見的傳染病,也是造成其中兒童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故在 6 個月到 15 歲的兒童應接受麻疹疫苗預防注射。 結論 由於兒童的脆弱性,他們在災難中的傷害風險更高,且可能面臨不同於成人的健康需求。災難發生後,及時提供安全、基本生活物資及有效的治療方案是至關重要的。 Reference 1. Children and disaster. Ciottone's Disaster Medicine (3rd ed.). (2024). 2. Ann & Robert H. etc. Pediatric & neonatal disaster/surge guide. Lurie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icago. (2022). 3. Pediatric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topical collection.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