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七卷第六期 主編的話
本期專題聚焦於急性蕁麻疹的定義、診斷、臨床處置以及特殊族群的治療指引,旨在為臨床醫師提供最新的診療指南。急性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突發性的皮膚腫脹,通常伴隨癢感,並會在24小時內自然消退。急性蕁麻疹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和症狀表現,不需進行過多的侵入性檢查,常見的誘因包括食物過敏、藥物反應、昆蟲叮咬及感染。 在臨床處置方面,抗組織胺藥是首選,對於症狀較為嚴重或對抗組織胺藥無反應的患者,則可短期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而當患者伴隨呼吸困難等危及生命的症狀時,應立即給予腎上腺素。 針對不同族群的特殊需求,指引中也提出了詳細建議。對於老年患者,需特別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優先選擇bilastine或omalizumab等較安全的治療選項;兒科患者則建議使用無鎮靜效果的第二代抗組織胺,避免使用第一代藥物。對於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則需審慎權衡治療的風險和益處,選擇較安全的藥物,並注意可能對胎兒或嬰兒的影響。 期待這些綜合性建議能協助醫師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療,幫助不同需求的族群安心面對急性蕁麻疹的挑戰。 高雄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 李肇瑞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急診外科 林彥克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