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六卷第六期
刊登日期:2023/12/29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6(6) : e2023060616回上頁

急診需要面對的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再進化

林冠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前言:

       急診相對於一般的門診和住院醫療,多了疾病的緊急與不確定性和搶時間的壓力。在這種情境之下,如何持續增進醫療品質和維護病人安全,雖然充滿了挑戰,卻也是培養符合社會期待的急診專科醫師,急診醫學訓練從住院醫師培育到主治醫師的熟捻學成,一直必須謹記在心的努力方向。

 

       急診(emergency room):主要是對急性病症和嚴重外傷進行緊急適當的處理,以拯救其生命、縮短病程、保留其肢體或維持其功能。


       醫療品質(healthcare quality):1990年代,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前身為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對醫療品質的定義:「針對個人及群體的健康服務,能提升可欲之健康結果的可能性並與當前專業知識相符的程度」。而醫療品質評估的方式與架構,從1966年由唐納比迪安(AvedisDonabedian)提出的「結構-過程-結果」模型所確立下來。此模型將醫療照護區分為結構(structure,如人員資格、設備、電子病歷系統等)、過程(process,照護過程是否按證據進行),以及結果(outcome,如死亡率、再住院率等)。樹立了醫療品質的測量與比較基礎。


       病人安全(patient safety):在醫療過程中所採取的必要措施,來避免或預防病人不良的結果或傷害,包括預防錯誤 (error)、偏誤(bias)與意外(accident)


       醫療法第一條:「為促進醫療事業之健全發展,合理分布醫療資源,提高醫療品質,保障病人權益,增進國民健康,特制定本法。」從而揭示了從法律面對於醫療品質和病人權益及安全的重視及要求。


       探討醫療品質的書籍非常的多,也有各式各樣的醫療品質與監測計畫。各式各樣的學會或系統。從1999年的「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簡稱醫策會)成立後,在各項醫院評鑑及醫療品質提升計畫扮演關鍵的角色。而相關的網站,包括中央健康保險署的「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衛生福利部也有「台灣病人安全資訊網」等等。從醫學生開始到住院醫師及主治醫師的養成,就常常聽到醫療品質等等的描述,也常常不樂於被病患或家屬投訴抱怨沒有注重病人安全或是收到病安檢討單。而醫師常常也對於各種評鑑視為額外負擔,常常覺得每天的臨床工作就已經很繁忙,還要被要求再準備各種統計資料或是各種文書而增加工作,寧願把時間花在照顧病人身上而不是這些文件等等。尤其是急診醫師的工作常常是排班工時的制度,當下班時還需要額外花時間在評鑑上面時,常常覺得力不從心。


  但是,急診醫學科工作的特性,就是離不開醫院,急診始終是醫院的一個部門,醫院需要它,急診也要依賴醫院才能生存。而只要是醫院,就離不開評鑑,離不開對醫療品質提升的要求,離不開對病人安全事件的檢討,離不開健保制度下的各種規範和法律的規定。所以,如何去務實的面對它們,去擁抱它們,進一步去主導它們,實是未來一個急診醫師養成必須要注重和強調的事情。


  而隨著資通訊科技及基因科技的進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的發展,也逐漸對醫師診治病人時的預測及效率與能力有許多輔助性的開發,包括藥物成效預測、影像判讀、敗血症預測、處置建議、關鍵字結構化病歷等等,都能夠減少醫師失誤,改善處理效能,從而對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有許多協助的角色和效能。


  從台灣急診醫學通訊開始,建立醫品病安的專欄,期待藉著眾人的智慧,聚沙成塔,慢慢累積急診醫師執業特性需要注意的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的相關知識,也期待有一天有相關專書的產出,能夠對急診的醫品病安有完善的論述,也讓急診專科醫師的考試及訓練有相關的依循。

 

 

 

參考資料:

1.張邦彥、王業翰、陳正哲、龍玉等人:以健康之名?:10道公衛政策倫理難題,培養公民思辨力。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23

2.Institute ofMedicine. 2001. Crossing the Quality Chasm: A New Health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3.Donabedian, A.1966.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The Milbank Memorial FundQuarterly, 44(3), 166-206

4.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https://www.nhi.gov.tw/AmountInfoWeb/index.html

5.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走向雲端 病醫雙贏──健保改革日記。第一版。台北市:健保署,2019:268-268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