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六卷第六期
刊登日期:2023/12/29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6(6) : e2023060603回上頁

勃起異常的流行病學與病生理學

許續獻  、王嘉陽、盧建宇、魏柏豪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1. 缺血性(低血流性或靜脈閉鎖性)陰莖異常勃起

˙佔所有陰莖異常勃起超過95%

˙超過4小時則視為腔室症候群,需要緊急介入,避免不可逆後果如纖維化或勃起功能障礙

˙持續時間為最重要的勃起功能預後因子,如果>48~72小時介入,只能改善疼痛與解決勃起狀態,無助於保留勃起功能->組織學上12小時後會產生組織水腫,24小時後會出現竇狀內皮細胞的破壞、暴露基底膜、血小板凝集,48小時後會產生血栓、平滑肌壞死與纖維母細胞轉化

˙大多數發生原因不明,有些與鐮刀型貧血、血液惡液質、腫瘤症候群、藥物(如勃起功能障礙藥物、alpha-adrenergic antagonist、抗憂鬱、抗精神病藥物等)有關

■ 其他包含毒素與感染(蠍子、蜘蛛、狂犬病、瘧疾),代謝性疾病(類澱粉沉積等),神經性疾病等

˙海綿體內注射papaverine,phentolamine, PGE1與陰莖異常勃起有關(0.4~35%),但大多發生在注射papaverine的病人上,PGE1產生陰莖異常勃起的盛行率<1%

˙PDE5 inhibitor也有些產生陰莖異常勃起的案例,但大多有其他危險因子如鐮刀型貧血、脊隨損傷、陰莖創傷病史、同時使用海綿體內注射藥物等

˙鐮刀型貧血為小孩最常見造成陰莖異常勃起的原因,佔63%,在大人則佔23%,終身發生率為29~42% -> 可能因為NO synthase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訊號的功能異常、NADPH oxidase的氧化壓力

˙轉移性或浸潤性原因與血行動力學較無關,故使用藥物治療不太可能成功,建議進行MRI並給予支持性療法


2. 動脈性(高血流性或非缺血性)勃起異常

˙有關動脈性勃起異常的流行病學數據幾乎完全來自幾個零星的案例

˙高血流性勃起異常的原因通常是會陰的鈍挫傷,損傷使得海綿體動脈撕裂,導致動脈和竇狀組織腔隙之間形成高血流性瘻管。這種不受調節的血流導致持續勃起,可能是透過血液湍流刺激內皮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機制。性刺激後,隨著小梁平滑肌完全放鬆並活化海綿體靜脈閉鎖機制,部分勃起會增強。

˙受傷和陰莖異常勃起之間通常會有長達 2-3週的延遲。這反映了受傷動脈的痙攣或缺血性壞死,只有當痙攣消退或缺血段破裂時才會形成瘻管。

˙偶爾的病例與陰莖轉移性惡性腫瘤、急性脊髓損傷以及海綿體內注射或抽吸有關。


3. 斷續性(復發性或間歇性)陰莖異常勃起

˙目前缺乏斷續性陰莖異常勃起的流行病學研究

˙我們了解這種令人擔憂的現象的方式,主要來自對於患有鐮狀細胞病的男性的觀察,這也是一個勃起異常的發生率很高的族群。具體來說,患有鐮狀細胞疾病的男性陰莖異常勃起復發的發生率在 42% 64% 之間。

˙在一項涉及98 名患有鐮狀細胞疾病的男孩、青少年和年輕男性(年齡從5 歲到20 歲)的多中心研究中,陰莖異常勃起的發生率為35%,其中72% 有斷續性陰莖異常勃起的病史。

˙斷續性陰莖異常勃起的原因與缺血性陰莖異常勃起相似。鐮狀細胞疾病是斷續性陰莖異常勃起最常見的原因。原因也可能是特發性的,很少是因為神經系統疾病所致。

˙經歷過急性缺血性陰莖異常勃起事件的男性,尤其是持續時間較長(>4小時)者,可能有發生斷續性陰莖異常勃起的風險。

˙其背後的機制與其他類型的缺血性異常勃起相似:陰莖內皮一氧化氮缺乏會導致其特定下游效應物的負調控,即一種環鳥苷單磷酸(cGMP) 依賴性蛋白激酶,包括第5型磷酸二酯酶(PDE5)的失調。在這種情況下,海綿體平滑肌的肌張力控制系統處於功能性低點。因此,對任何性或非性刺激的反應,例如快速動眼睡眠期間可能發生的反應,都會引起長時間的勃起。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