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六卷第二期
刊登日期:2023/04/30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6(2) : e2023060204回上頁

過敏性休克簡單啦!扎一下肌肉就好了!果然如此?

賴佩芳1,2   、陳坤詮1蘇頌揚1,3林立明1

1.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 2.慈濟大學醫學系3.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


介紹

    過敏性休克是一種急性的、潛在致命的全身性過敏反應。最常見的觸發因素包括食物、藥物、昆蟲叮咬,以及過敏原免疫治療(allergen immunotherapy),全球的精確估計尚不清楚,但發生率正在增加。在過去十年中,美國因過敏反應就醫的急診人數成人增加一倍,兒童增加兩倍。病例數上升歸因於藥物例如化療、單株抗體和NSAID等。估計終生過敏反應的個體風險在1~3%,雖然罕見但可能致命。2006年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食物過敏和過敏性休克網絡(NIAID/FAAN)制定了過敏性休克的定義和臨床診斷標準,有助於標準化診斷和治療,然而一體適用的方式不能解決這種異質性疾患,臨床表現、宿主易感性和機制反應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世界過敏組織 (WAO) 2020提出了改進建議1,包括急性治療修正,建議使用氣管內插管治療重度過敏反應,並推薦過敏性休克速效治療。

 

致病機轉

    過敏性休克通常是由I型過敏反應引起的,但仍可能與其他類型的過敏反應有關。例如,某些藥物可以引起非I型過敏反應,藥物誘發的血管性水腫(drug-induced angioedema)或血小板減少性血管炎(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也可能導致嚴重的循環系統衰竭,進而引起過敏性休克。

 

診斷

根據2020 WAO滿足以下2個標準中的任一則極有可能是過敏反應:

1. 疾病急性發作(數分鐘至數小時),表現在皮膚、粘膜組織,例如全身性蕁麻疹、瘙癢或潮紅、唇--懸雍垂腫脹。

以及以下至少一項:

A.呼吸系統:呼吸困難、支氣管痙攣、喘鳴、PEF 降低、低血氧。

B.血壓降低或器官功能障礙,例如:肌張力減退、虛脫、暈厥、失禁。

C.嚴重的胃腸道症狀,例如:嚴重的痙攣性腹痛、反復嘔吐,尤其是在接觸非食物過敏原後。

2. 沒有典型的皮膚症狀,但暴露於該患者已知或極有可能的過敏原後急性(幾分鐘到幾小時)發作低血壓、支氣管或喉部痙攣。

 

急性治療

    懷疑發生過敏性休克時,應立即給予肌肉注射0.01 mg/kg,最大總劑量為 0.5 mg,較常使用的是0.3mg0.15mg,對於年幼或體重較輕的患者可以考慮降低腎上腺素劑量(表一) 最佳位置是大腿前外側股四頭肌。如未能控制症狀,每5-15分鐘可重複給予,直到症狀緩解。當患者失去意識或呼吸循環停止時,應立即開始心肺復甦術。治療後繼續觀察避免復發。如果可能,避免接觸觸發因素(例如,停止服用藥物),大多數患者應保持仰臥位並給予靜脈輸液,除非出現呼吸窘迫,另外懷孕患者應左側半臥位,如果失去知覺,則置於復甦姿勢,抬高下肢(Trendelenburg position)的益處目前存在爭議。以上建議僅為一般原則,治療方法需根據病情和臨床的判斷進行調整,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療效。根據指南肌肉注射腎上腺素是過敏休克的一線治療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EAI)的出現讓社區環境下的緊急處置極為方便,但使用的關鍵問題仍存在不確定性2,哪些症狀應提示使用腎上腺素、注射後是否需要聯繫急救醫療服務(EMS),以及通過EAI注射腎上腺素是否降低過敏反應死亡率,或改善生活質量方面仍存在差異,自 1980 年代自動注射器問世以來,急性過敏反應的處置並未發生顯著變化。越來越多的個案顯示對腎上腺素反應不良,需要注射兩次以上腎上腺素是嚴重程度和緊急升級的有用標誌。 同時也必須提醒,處於過敏休克風險中的患者必須被告知不要過度依賴EAI




未來

需要近一步釐清的問題包括3

1.缺乏全球流行病學資料,發病率、死亡率以及危險因子等。

2.食物、藥物和昆蟲叮咬是常見的誘發因素,但仍然有其他誘發因素需要進一步研究。

3.已知I型過敏反應是過敏性休克的主要機制,但是其他II型至V型可能也與過敏性休克相關,需要進一步研究。

4.不同個體對於過敏性休克的易感性和病理機制可能存在差異。

5.缺乏可靠能夠預測發生風險、疾病進程和治療效果的臨床或生物標記物。

6.過敏性休克的預防和治療的最佳方法仍然存在爭議。

7.對於過敏性休克對於個體長期的影響還不清楚。

 



參考文獻:

1.CardonaV, Ansotegui IJ, Ebisawa M, et al.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AnaphylaxisGuidance 2020]. Arerugi. 2021;70(9):1211-1234.

2.DribinTE, Waserman S, Turner PJ. Who Needs Epinephrine? Anaphylaxis, Autoinjectors,and Parachutes. J Allergy Clin ImmunolPract. 2023.

3.DribinTE, Schnadower D, Wang J, et al. Anaphylaxis knowledge gaps and future researchpriorities: A consensus report. J AllergyClin Immunol. 2022;149(3):999-1009.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