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六卷第一期
刊登日期:2023/02/24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6(1) : e2023060111回上頁

對陰性檢驗結果的判讀

林朝順  

新竹國泰 急診醫學科


   急診醫師面對病人的主訴,常常會遇到一連串的陰性檢驗結果而找不到支持診斷的證據。此時要不要另起方向?或堅持初步猜想繼續安排檢查呢?以下用一個案例說明醫生的這種思路困境及解決方式。

  

醫生思路:發燒三週,應該不是肺炎或尿道炎這種急性疾病,我比較傾向是慢性感染,如:TB心內膜炎、骨隨炎或惡性腫瘤引起的。


醫生思路:這個病人有心臟瓣膜疾病,所以有較高之風險得到心內膜炎。雖然二套血液培養為陰性,但是HACEK群菌種(Haemophilus ActinobacillusCardiobacterium EikenellaKingella),不容易培養出來,所以目前仍然不能排除心內膜炎。因為病人有頭痛,雖然頸部柔軟,不過也可能是腦膜炎,特別是TBcryptococcusHerpessimplex virus這些病菌。因此我會在急診安排脊隨穿刺及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檢查。

  

醫生思路:目前可以排除心內膜炎及中樞神經感染,從WBC之分類,也沒有 leukemia lymphoma之證據。由於病人ESRCRP高、發燒3週,所以可能也要懷疑免疫疾病。第一個考慮是顳動脈炎,美國風濕免疫醫學會的診斷標準有5內容如下:1.發病年齡大於502.症狀為局部性頭痛3.ESR50 mm/hr4.顳動脈出現壓痛或脈搏減弱、5.顳動脈切片顯示血管炎,有單核球浸潤或肉芽腫性發炎。雖然病人顳動脈處沒有壓痛,但是病人已有三項符合診斷(敏感度93.5%、 特異性91.2%)。我應該要照會免疫風濕科醫師、安排住院做顳動脈切片。


醫生思路:顳動脈炎的切片可能沒有獲得病變區之檢體,所以不能輕易排除顳動脈炎之診斷,可以再從左側顳動脈做切片。



結論:

顳動脈炎又稱巨細胞動脈炎,在台灣發生率估計約十萬分之一,可以說是罕見的疾病,但若延遲診斷,可能造成失明的併發症。顳動脈的切片結果是診斷的黃金標準,可是並非每個病人都可得到典型病變之檢體,約有48%的病人切片是呈現陰性,換言之,切片之敏感度不高。

 

醫生在面對陰性檢查結果時,若要據此排除診斷,要考慮檢驗之敏感度。敏感度低的檢驗,不能用來排除診斷,例如本案例中出現的線索:頸部柔軟、血液培養沒長菌、顳動脈處無壓痛、正常報告之切片等這些陰性結果要小心解讀。然而敏感度高的檢查,則可以讓醫生改變診斷方向,例如本案例中的經食道超音波、脊隨穿刺、或美國風濕免疫醫學會的診斷標準可以據此發現確立診斷(或排除診斷)。巨細胞動脈炎是罕見疾病,很多急診醫師的大腦記憶區沒有這個故事劇本,我建議老人新發生的局部頭痛,若查無線索或治療無效可考慮抽血檢查ESR,以調整診斷方向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