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好友 登入/註冊
countdown
00 DAY
00 HOUR
00 MIN
本會期刊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

第三卷第四期
刊登日期:2020/08/24
Taiwan Emergency Medicine Bulletin 3(4) : e2020030411回上頁

災難應變的新思維|National Disaster Life Support, NDLS

許耀升1 潘師典2 
1玉里慈濟醫院醫療科
2柳營奇美醫院急診部

在人類發展越趨繁榮的現代,災難發生的頻率也不斷在升高。2020 年 8 月 4 日,黎巴嫩發生大爆炸災難,造成大範圍的社區基礎建設失靈以及多人死傷慘劇。災難似乎如影隨形隨時潛藏在我們身邊,台灣也無法倖免於難。1999 年 9 月 21 日的 921 大地震,2009 年 8月 8 日的 88 風災,2014 年 7 月 31 日的高雄氣爆,2015 年 6 月 27 日的八仙塵爆,2016年 2 月 6 日的台南地震,2018 年 2 月 6 日的花蓮地震到 2018 年 10 月 21 日的普悠瑪事故,乃至於現在還在延燒的新冠肺炎,每一件其實都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大規模災難事件, 而每一件都對我們的衛生醫療體系造成衝擊。如何在災難中做好應變,及有良好的組織、協調、統籌來運用在災難中有限的資源並處理突然大量增加的醫療需求成為每場災難應變的關鍵。

在開始災難應變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判斷事件是否屬於災難事件。現行的應變原則,大多同意以下標準

當遽增的醫療及救援需求 >> 該地區或區域所能提供的供給

此時,該事件就可稱為災難,而需要該地區啟動災難應變原則。

災難事件千方百種,可大致分為爆炸和創傷災害、核災害與放射性災害、化學災難、生物災害以及自然災害等。每種甚至每件災難需要的應變及注意的細節皆不完全相同。有的需要除汙,有的需要設立冷暖區,有的需要高等級的個人防護裝備(PPE),有的對公共衛生設施本身造成嚴重損害。也因此,災難或大量傷患當中的應變人員容易對各種不同形式災難的應變方式感到困擾。美國國家災難支持術基金會(National Disaster Life Support Foundation; NDLSF)整理並訂立一套為災難應變人員的快速思考檢視原則,期許不論是災難中的總指揮官抑或是第一線的現場災難應變人員都能有一套可以共同遵循的思考準則,作為共通的語言,能夠在災難的溝通處理上更有一致性及共同的想法。目前全球已有 20 多個國家引進國家災難生命支持術(National, Disaster Life Support; NDLS),並作為該國家應變處理的教育訓練準則。2020 年 8 月,承蒙台灣的幾位前輩前往取經,將 NDLS 引進台灣, 為台灣災難的處理準則提供一套嶄新的思維。

NDLS 將災難應變從準備階段到應變階段列為幾個字母口訣,分別為 PRE-DISASTER,其中 PRE 為減災及整備階段,而 DISASTER 為應變及復原階段,分述如下。


一 減災及整備階段

1. P: planning and practice (計畫與實踐): 在災難前及準備時期單位需訂立明確的災難應變計畫,包含應變的目標及需要確立的組織架構,以及各組織架構中所司長的職責。計畫需涵蓋有可能參與合作的其他部門及單位。很重要的一點是對單位或應變對象進行風險評估,單位的脆弱度,某種災害的發生率及嚴重度,找出單位或應變對象最易受災或在遭受衝擊時較易受影響的人群, 並定期檢視及演練修正。

2. R: resilience(恢復力): 在有完整的災難應變計畫與評估後,接著需要增強地區的恢復力。恢復力表示一個地區或單位在受災後能迅速恢復正常功能的能力。其中包含能夠在任何人身上學習發展的行為、想法和行動。包括採取哪些行動來應對個人或地區的身心創傷。或是採取減災措施,使地區受災情形可以在災難後迅速恢復,或減少災難事件所帶來的影響。若以台灣最常見的颱風災害為例,教導民眾進行防颱計畫,將門窗招牌固定,並在家中準備防颱物資即為增強恢復力的一環。

3. E: education and training(教育和培訓): 在制定好應變計畫與增強恢復力及減災措施後,在災難前即要不斷的對應變人員進行教育訓練及演練。醫療專業人員無論專長為何,皆須對大規模傷亡災難事件中的管理及與其他系統的聯合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應變人員還應當了解嚴重災難事件當中的道德法律、如何在極端條件下給予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還有如何保護自己同時救助他人等等。

在有完善的準備後,接著就進入災難時的應變及復原階段

二 應變及復原階段

4. D: detection(發現): 當災難發生時的第一件事,即要確認災難的各項屬性及內容,發生什麼事?這個事件是災難嗎?不斷思考需求是否大於供給? 盡可能的獲取有關此事件的相關資料。受難者大約有多少人?現場屬於什麼樣的災難類型?是否需要除汙,抑或是設立冷暖區?會需要什麼樣的專業支援此一事件?要通知什麼單位?通過及時可靠的聯絡方式來對災難現場的資訊進一步了解。這可以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透過不斷對現場的了解,來進行應變所需的各種細部調整。

5. I: incident management(災害事件管理): 在經過對災難現場的了解後,藉由所獲得的資訊啟動災難的應變計畫。事故管理系統(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 架構的成立,人員於應變計畫中的角色位置是否清楚。當中提醒了不論是架設醫療站或是施救單位的運作,或是大量傷患醫院的應變,都要思考空間、人員、動力、系統的架設及穩定,以期應變組織能持續運作。

6. S: safety and security(安全與維安): 在確定啟動災難應變後,在應變人員挺進災區前,首先要確認災區現場是否安全,人員是否可以安全進入。在主管部門確認現場狀況安全前不要採取任何行動,保護自己和救災團隊不受傷害是第一優先。

7. A: assess hazards(危害評估): 在確認目前環境的安全後,進入現場前還須了解考慮有沒有任何續發性災害的可能。如恐怖攻擊現場,恐怖分子是否還未離開, 有沒有第二顆炸彈的可能。颱風水災現場環境有沒有飲食衛生問題,便溺場所汙染水源,或是病媒的傳染等等。任何災難現場都存在著續發性危害發生的可能, 也會對現場應變人員造成傷害,所以評估及保護人員還是須要在救災前優先考慮。

8. S: support(支持): 在確認所有已發生及潛在的安全問題後,救災人員需要評估接下來現場所需要的資源協助。諸如維護現場安全及避免續發性危害,是否需要消防、警方,抑或是工程人員或是衛生環保機關的協助。另外,了解目前現有資源以及部屬能力也是很重要。救災人員需要了解何種支援還需要多久會到,在這期間還需要其他哪方面的支持,以及怎樣調度現有資源,都是在支持階段需要考慮的內容。

9. T: triage and treatment(檢傷及治療): 在完成所有現場安全評估及所需支援的確認後,才真正進入現場進行檢傷及施予急救治療。在災難現場施救的原則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能夠對最多的病人進行適當的治療,因此現場的檢傷分類相當重要。常用的災難現場檢傷分類如START 方式。NDLS 採用的建議為SALT 檢傷法,其與 START 檢傷最大的不同在於將病患做確切分類前先給予一些急救措施,如打開呼吸道,氣胸針刺減壓、大量出血的止血以及緊急藥物的使用,之後再給予分類,且分類項目中增加姑息治療項目,分於其中的病人代表瀕臨死亡但尚未死亡,且依目前現有資源不足以將病人救活。

10. E: evacuation(疏散): 在盡可能地將潛在的倖存者救出及給予適當的分類治療後,接下來就是要考慮是要將存活的患者救離現場抑或是在環境仍存在危險的情況下就地掩護。如果要撤離現場是否有足夠的運輸單位在前往現場的途中,受災人員疏散的順序等也是在這階段應考慮的重點。

11. R: recovery(恢復): 在整個救援任務的最後,當所有人員撤離災區,接著就要考慮復原恢復計畫。這當中包括了災難損耗現場的復原,災難造成的經濟和財務的影響,還包括了救難人員及災民長期的心理、身體、社會的壓力及創傷。有效的準備和計畫可以增強應變人員及災民從悲劇事件中恢復的恢復力。

PRE-DISASTER 11 字環環相扣,每一個步驟完成後就會需要進到下一個步驟,也須完成前一步驟才有進行下一步驟的資訊。提供應變人員一個有邏輯的應變準則,與其他常見口訣相比更為便利及完整(表一)。

表一 常見的災難應變週期及口訣

WHO EMT

應變週期

USAR

應變週期

常用

災難應變週期

NDLSF

應變口訣

(Pre-disaster)

英國日本常用應變口訣(CSCATTT)

台灣大傷應變常用口訣(4S3T)

 

 

 

 

 

整備期

 

 

 

 

 

整備期

Preparedness

 

1. 減災期

 

 

 

 

2. 整備期

P: plan and practice

計畫與實踐

 

 

R: resilience

恢復力

 

 

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教育與培訓

 

 

災難發生時登錄VOSOCC

 

集結移動期

Mobilization

3. 應變期

D: detection

發現

C: command and control

指揮及管理

S: safety

安全

 

 

a.事件/區域調查

 

 

 

6-12 小時集結部署完畢

I: incident management

災害事件管理

S: safety

安全

S: size-up

收集資訊

抵達受災國與 RDC 或 EMT-CC進行報到

 

 

應變作業期

 

S: safety and security

安全與維安

C: communication

溝通

S: send information

回報資訊

 

Operation

 

 

 

 

檢視隊伍能量

(Type I,II,III)

A: assess hazards

危害評估

A: assessment

評估

S: set-up ICS

建立事故管理系統

移動至任務分配位置

 

 

S: support

支持

 

 

執行任務治療傷病患

撤離期

Demobilization

 

 

b.傷患管理

T: triage and treatment 檢傷及治療

T: triage

檢傷

T: triage

檢傷

定期回報及監測並於EMT-CC 開會

 

 

E: evacuation

疏散

T: treatment

治療

T: treatment

治療

結束任務時進行交接並呈報最終報告給EMT-CC

 

 

 

T: transport

後送

T: transport

後送

準備好下一次的部署

任務後報告期

Post mission report

4. 復原期

R: recovery

恢復

 

 

1.WHO EMT: 聯合國災難醫療應變隊; 2. USAR: 城市搜救隊; 3. VOSOCC: 虛擬現場作業協調中心; 4. RDC: 接收及撤離中心; 5. EMT-CC: 災難醫療應變隊之協調中心

NDLS 的災難應變計畫相當強調災前的準備以及救援隊或醫療人員正式執行救援任務前的安全評估,只有做好完善的計畫評估以及對災情完整的了解,才能保護救援人員自身的安全,並且正確的聯繫需要的有關單位一起合作,如此一來也才能將災難的受創減到最低也才能更有效的運用災難現場有限的資源。

災難在任何國家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有可能發生,是所有人的事。我們在經歷近幾年的幾次大災難後,發現台灣人的團結以及在災難降臨時互相幫助的人情味。更進一步的團結以及有條理有效率的整合所有在災難當中能提供幫助的資源,就可以將台灣受災難的損害減到最小,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我們所敬愛的土地,家人,朋友。

參考文獻

1. James J. James : 大規模災難事故管理。王大維等譯。災難急救基礎生命支持課程。第一版。台北 : 台灣創研文教有限公司,2020 : 1-32

2. Frederick L. Slone : 傷亡重大事件處理。王大維等譯。災難急救高級生命支持課程。第一版。台北 : 台灣創研文教有限公司,2020 : 173-190

3.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 National Health Security Strategy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HHS; 2009

4. Burkle FM Jr, Greenough PG. Impac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n modern disaster taxonomy, planning, and response. 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 2008;2(3):192-199.


回上頁